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方面从业人员观念陈旧,导致行业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化。另一方面市场内投资、投机的味道日益浓厚,而传统的拍卖品类、素材经过市场几轮的运作已然显得后继乏力。目前,当市场面临一种新的国际化形势,对市场有着更专业、更理性的需求时,市场的短板自然显露,并出现发展的瓶颈。
杨凡《美丽传奇-张国荣》摄影 北京华辰供图
2012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一直趋于平稳,相较之前“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有所不同。但这是“低潮”的平稳,是持续“调整”中的一种常态。如今市场的低迷,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国内大大小小的拍卖行。不管是规模较大、身处一线的拍卖行,还是处于第二、三梯队的拍卖行,日子都不好过。
对于少数规模较大的拍卖行而言,它们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由于受中国内地艺术品进出口过高的税收以及繁杂的管理环节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拍卖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并不强。本刊2月号上半月刊曾刊文《内地拍卖行在香港,过得怎么样?》关注这一现象。
对于中小规模的拍卖公司而言则面临着常态化发展的问题: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然调整了数年,从目前看来,市场的理性调整还在持续。如何顺利渡过市场调整期,对于所有拍卖行都是极大的考验与挑战。随着市场资源的日趋垄断,行业寡头的出现,中小型拍卖企业无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而从市场外部环境看,法规政策对行业内所有企业“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又限定了中小企业转身的困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