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风景异常美的山区乡村里。小时候,我有一种习惯,常去川湍溪流旁,山谷里,树林中漫步、玩耍,大自然赐予我的这种美好的记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我常忆及家乡的树、家乡的岩石,以及铺砌在小溪底下圆滑的鹅卵石,空中飘浮的云,植物的气息,流水的絮语。这一切对我来说,直到今天还栩栩如生。”
—— 摘自《林风眠传》
艺术大师林风眠生于世纪之交的1900年,出身广东农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5月27日,佳士得香港将于“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上,隆重呈献林风眠描绘记忆中家乡山村美景的杰出作品《山村》。
“调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是林风眠一生追求的理念。他成长于民初新思潮与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中,19岁即随着勤工俭学的浪潮赴法留学,先后就读法国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及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和同学们组织了“海外艺术运动社”等艺术组织,积极参与巴黎秋季沙龙等艺术活动。
在蔡元培赏识下,1926年林风眠回到中国,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校长及教授,1928年并创立了杭州国立艺术学院,自此十多年余投身艺术教育,创作、写作不辍。林风眠留学期间对于西方现代美术各派深入而严肃的研究,使他得以在形式构成上大胆实验中西融会,从东方艺术传统与美学意识中延展出不同于西方理论的现代性经验感知,开启了独具前卫性与反思性的崭新绘画风格,并以革新的创作与教育理念引领了一群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中国画家包括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而被尊为中国现代绘画之先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影响性不言可喻。
林风眠《山村》油彩画布 76.5 x 77 cm 约1940 -1950年代作 估价待询
林风眠在以方型画幅呈现的《山村》这幅作品中,交叠混用了冷暖色系与深浅色来描绘多彩而充满生机的山川林木,近黑的墨绿为上方远景及下方前景的主色调,在树林部分则施以浓郁的亮橙、柠檬黄、淡粉与深沉的棕红,间以天蓝、翠绿、黄绿等色块,隐含了夏末秋初的季节转换与光线的移动。鲜艳色块上质朴而轻盈的白色线条则用来描写枝干,山间屋舍的部分也运用了类似线条;平行的线条笔触与相互呼应的造形传达出清新的韵律感与自然活力的意象,同时以色彩构成制造出空间的层次深度,具有双重的视觉效果。
风景画在林风眠之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无论油画或彩墨作品,在构图、笔触技法或色彩表现上都展现出高度多样性,显然为其最能实践中西融合理念的创作形式,也是理解其作品精神意蕴的一个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关键切入点。他针对风景画提出了山水云雨题材中“时间化”与受书法启发的“单纯化”这两种取径,一方面用意是将光色与自然变化融入于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传统山水能跳脱媒材侷限,以更多元的面貌与技法来表现,并将讲究以心灵感知提炼自然物象的中国美学往前推进。
丰富起伏的光色描写
在构图上,艺术家藉由深浅、冷暖的色调层次变化将观者视线引导凝聚于画面中央亮色区域凸显主题,对比的光色表现相当大胆,强化了一种宁静深远的古典氛围,然而更为突出之处在于运用色彩关系达成自然形式的起伏与整合,并藉此描绘内心的感受。
《山村》画面下方的溪流运用了蓝绿为主的色彩变奏与点缀性的白色笔触呈现出水的动态、深度与反光,巧妙连接到中央明亮的翠绿色缓坡之中,及笔触简洁而色彩丰富的树木与屋舍前后排列,引发视觉深度,最上方则是藉由浓郁暗色块铺陈表现出厚实质感的起伏群山,周围以淡红色宛如有光隐于其后、旭日东升的前一刻,而缀以云岚的灰色天际则延伸出另一层想象的视野。这种融合多重景观的布局不同于西方具象风景的写生观点,而是来自对记忆的提取并结合想象,是一种将意象化的心景,也引导观者进入一个整体性的自然空间,在一种想象的真实中感受时间推移。《山村》不仅在光色的描写上极为丰富,山林幽居的恬适氛围亦隐约透露出林风眠思念家乡与对未来有所盼望的情怀。
珊瑚号船长的珍藏
《山村》来自珊瑚号(Sea Coral)船长帕尔(Parr)在难得机缘下直接购自林风眠的一批珍贵收藏,由其家属继承并委托佳士得拍卖。1965年,珊瑚号停留上海装卸货物,船长帕尔前往当时唯一开放给外国人,位于上海外滩的水手俱乐部,并在那里结识了当时英国领事。在领事的引荐下,船长拜访了林风眠位于南昌路的寓所,从百余件作品中挑选出喜爱的作品带回家。
纵观帕尔船长重要的林风眠收藏,不仅记录了这一段历史,更完整涵盖了京剧、风景与捕鱼场景等题材的油画、风景及仕女彩墨作品等。佳士得此前也曾于几次拍卖会上呈献多件珊瑚号船长的林风眠作品珍藏,均取得不俗佳绩。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