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篇》有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的形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四灵之一,万物之首。古往今来,龙的文化品格体现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自尊、自豪和顶天立地的自强、自信。在我国历代艺术品中,无论从生产数量之大,制作工艺之精,抑或从艺术造诣之高,都独推陶瓷器上的龙形,因此陶瓷艺术就好比是巨龙得以自由翱翔的“天宇”。
今年五月底香港佳士得春拍的重点拍品——清代雍正时期六字篆书款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器身青翠的釉色堪比蓝天,龙形手柄曲线优美,形制硕大典雅,风雅之中犹可见巨龙的摄人气魄,此类珍品尤为难得。”
陶瓷艺术中的龙的形象装饰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瓶外腹的龙纹等。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在陶瓷装饰上的应用从绘饰到堆塑,装饰手法和形象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变化,并开始与饕餮纹、云雷纹、人字纹、白虎纹、朱雀纹等其他形象共存。从周代追溯至唐朝,人们对龙形的相同看法只有三点:一是有鳞,二是变化无形,三是屈伸从时,随季节变幻。
直到南北朝时期,陶瓷器出现了常见的龙形器型,如龙柄瓶、双龙耳瓶、龙柄鸡首壶等。隋唐五代时期器型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白釉龙柄鸡首壶、青釉蟠龙灯、龙柄壶、龙纹三足炉、白釉双龙耳瓶、白釉龙柄壶、白釉龙柄双身瓶等。
英国阿什穆尔博物馆唐龙形把手三彩水壶(高18cm,宽10cm )
英国阿什穆尔博物馆唐代双龙尊(高41.5 cm、宽21.1 cm)
双龙柄壶又称龙耳瓶、龙耳尊、龙柄盘口壶等,其造型特点为盘口、细长颈、身体呈罐状,二龙口衔盘沿,尾接罐肩,如同双耳分立瓶口两侧。双龙柄壶造型的变化主要是颈肩部,颈部分为细长的素面颈和螺旋的旋纹颈,肩部分丰肩式和溜肩式。双龙柄壶是在以往的鸡头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隋唐时期的双龙柄壶有白瓷、黑瓷、三彩、铜、黄釉多种材质,其中以白瓷双龙柄壶最多。
双龙柄壶造型与鸡头壶在造型上有一些共同点:壶口均为盘口,柄部的造型虽不尽相同,二者之间最本质的特征是它们柄的上端都是直接粘结于器口,在造型上具有密切的联系。早期的鸡头壶柄为圆股形柄,双龙柄壶主体部分与鸡头壶的相似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对称双兽形柄,这种造型少见于中国而多见于西方器皿。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