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以大写意画马闻名于世,他画的马在唐韩幹后千古一人。在马的姿态上,徐悲鸿的马有奔马、立马、侧身马、回头马、饮水马、背身马等多种,可谓姿态各异。徐悲鸿有许多画马名作,其中《哀鸣思战斗》是非常著名的一件。
《哀鸣思战斗》,尺幅较小(60×35厘米),画上题款:“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壬午始寒悲鸿作于重庆。静文爱妻存之”,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农历壬午年是1942年,这一年正好是马年,此时抗战尚未结束,正处于艰苦卓绝的阶段,画家以一匹昂扬不屈的马来激励号召国民,不畏失败,继续战斗,前途是光明的,该画寓意深刻,寄托着画家对国家、民族深深的爱。尽管该画仅有两平尺大小,但笔墨精良,造型严谨,尤其是采用西方解剖结构的明暗与体积处理,堪称前所未有,是徐悲鸿画马的一件精品杰作。
徐悲鸿 哀鸣思战斗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近些年来,拍场上涌现了数十幅署名徐悲鸿的《哀鸣思战斗》同类题材拍品,不少还以不菲高价成交。如2017年1月,京城某公司迎春拍卖会《立马图》以230万元拍出。2017年2月某公司拍品徐悲鸿《哀鸣思战斗》(1949年),尺幅(85×43),估价180—220万元。2016年秋拍某公司《立马图》,105.8万元成交。2016年秋拍某公司拍品《立马图》,460万元成交。2016年11月《立马图》,408万元成交。2016年春拍《立马图》,287.5万元成交。这六幅拍品都是依据真迹《哀鸣思战斗》衍生出的变体,也可以说是赝品伪作。
某拍卖会上的拍品
徐悲鸿画马有几大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强调骨骼,有骨有肉,没有骨感的肯定不是徐悲鸿的真迹。徐悲鸿在法国求学时经常去马场写生,对马的解剖研究极深。他在早年写给刘勃舒的信中曾写到:“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徐悲鸿画的马,在马的躯干和头部都可以看到明显的骨骼结构,马腿的关节细节都刻画得十分清晰到位。唐韩幹和北宋李公麟都是画马名家,但在骨骼的描绘上远远无法与徐悲鸿相比。将解剖运用到画马上是徐悲鸿的一大创造。
徐悲鸿致刘勃舒信讲画马
其次,徐悲鸿画马追求明暗和体积感,强调焦点透视和高光处理。为了表现马的肌肉,徐悲鸿将西画的光影画法应用到画马上,马的臀部和背部常留有大面积的白,通过明暗来表现马的雄健的肌肉,体积感十足,腿部和马头也都有高光留白处理。这样处理,马的画法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徐悲鸿画马讲究透视,此前历史上画马平面的较多,从左到右;而徐悲鸿画马各种角度都有,常有背身马,马头向里,马臀在后,背向观者,这就需要画出透视的效果,他的《哀鸣思战斗》,正是这样的构图。他画的奔马,感觉要从画里向画外奔出,这样的画法,历史上更是少见。
徐悲鸿 柳马图轴 105×62cm 2011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太湖画派历代名家作品展”
第三,在徐悲鸿以前,中国画历史上画马都是以工笔画为多,如唐代韩幹、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等,基本都以线描、白描表现为主,以大写意画马始自徐悲鸿。大写意画马对书法的要求极高,没有高深的书法功力和技巧是根本无法驾驭笔墨的,而这恰恰也是徐悲鸿大写意画马的最高深莫测之处,也是最难于造假的地方。徐悲鸿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在青年时期拜康有为为师,遍临历代名迹,特别是魏碑和隶书,下功夫最多。这两种书体对他后来的大写意画马发挥了很大的功效,他的用笔力大气沉,从不轻浮,他画马的轮廓用线遒劲而肯定,画马的颈鬃和马尾,飘逸而灵动,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这都得益于书法功力的高深。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