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5日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腹径60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件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这次出土的文物被称为何家村唐代窖藏。
这座唐代窖藏一处,在两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瓮和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银罐中,贮藏了金银器、玉器、宝石、金石饰物、金银货币、银铤、银饼和药材等千余件。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是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幅,玉臂环1对,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这批金银器的数量非常大,价值非常高。经实测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总重达298两(唐大两,合今45克),银器总重3700多两(唐大两),再外加十副玉带,它们的总价值在唐代大约折合黄金900——1000两,铜钱3830万钱。
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并对照文献,初步判断现在何家村的位置是在唐代长安城兴化坊中部偏西南处。
郭沫若在《出土文物二三事》中考证,这批文物“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因安禄山之乱逃奔四川时邠王李守礼后人所窖藏”。他认为这批窖藏文物是邠王府中的财物,可能是在“安史之乱”时仓促埋下而后来未能挖出,所以才保留到现代。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北京大学的学者考证,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唐代尚书租庸使刘震,窖藏埋藏年代应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的泾原兵变时,也因兵乱保存到现代。
何家村窖藏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何家村金银器使我们对唐代的金属冶炼、机械设计及加工、焊接、贵金属制作等都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专家推测当时可能已经使用简单车床对材料进行切削、抛光,窖藏文物的焊接、铆、镀、刻、凿等的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大量优质银器的出现也表明当时冶银技术的进步。
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银铤、银饼、银板上面留有文字,这些文字涉及到年号、地区、赋役种类等,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的经济制度。此外22枚银饼中有4枚是庸调银饼,为庸调银实物的首次发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