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独具魅力的原始部族文化——非洲雕刻艺术浅析

2017-05-08 09:07:19 网络
副标题#e#

  非洲是繁荣的雕刻之乡,无论是木雕、象牙雕还是石雕、陶雕、铜雕等,都以其多变的造型、质朴的风格引人瞩目。但提起非洲雕刻,最具代表性的是木雕,因为木雕是非洲分布最广、最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据西非的部族头人讲,他们的祖先就是口衔刻刀来到人世的,而在南非的史前岩画中,也发现有佩戴面具跳舞的妇女形象。不过出于非洲暖湿气候及虫蛀的影响,保存数百年的木雕已不多见,珍品更是难得。

独具魅力的原始部族文化——非洲雕刻艺术浅析

科特迪瓦 “卡拉奥”鸟饰面具 高9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非洲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与他们的居住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由于非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柚木、绯桑木、乌木、桃花心木等,为从事木雕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而且非洲木雕都是由整块的树干雕刻而成,很少有拼接的作品。古时非洲的木雕艺人技艺多为代代相传,没有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也没有系统的理论,都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创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眼里,雕刻行为通常是与对神灵、祖先、自然万物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创作过程也会贯穿着“神力”。因此木雕艺人选好材料后,便会拿到一个远离人群的秘密场所,并根据材料的大小、形状、色泽等来确定雕刻的题材,进行一种所谓单独同神灵接触的创作。

  创作的过程也是艺术家运用灵感和发挥想象力的过程。雕刻之前,雕刻家在对作品的造型及表现方式有个大致的构思后,就开始直接用短柄横口斧进行初步加工,显现出头部、身体的大致形状。然后用多种规格的平口大刻刀、V形和略有弯曲弧度的刀刃来刻除多余部分,突出作品的各个重点部位,最后运用小刻刀精雕细琢,特别是对眼皮、头发纹路的处理十分细微。雕琢完成以后,还要用粗糙叶片或其他打磨用品进行磨光。由于新木料潮湿容易产生裂纹,因此要不断给木雕涂抹油脂或用烟火烘干,这样木雕表面就显得光滑漆黑,具有金属般的质感。有的雕像最后还会用植物或矿物颜料染色,殖民化后也有使用从欧洲引进的化学颜料。

  一般来说,人像雕刻多采用硬质木料,面具雕刻多采用软质木料,往往先刻成圆雕,再从中间剖开挖空。不过在非洲传统木雕中,为现代人所赏识的乌木雕非常少见。可能是因为作为传统木雕所在地的黑非洲地区乌木分布不像东非那么广泛,而且乌木硬度高,不易雕刻,也会损坏工具。再者,黑非洲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很多木料易得,如果木雕被腐蚀损坏,完全可以重新制作。对此也有学者认为,乌木雕的大量出现通常是为了迎合欧洲殖民者的欣赏趣味而制作的,但却少了非洲传统木雕那种稚拙的动人品质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是引不起真正收藏家兴趣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