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2017-05-11 10:34:45 网络

  2016年,上海博物馆举办了“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

  周颢(1685-1773),字晋瞻,号芷岩,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竹刻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式的人物,有“二百余年,首屈一指”之誉。

  作为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周颢延续了嘉定文人参与竹刻创作的传统,将自己擅长的绘画,特别是山水与竹石施于刻竹,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周颢一生经历了清代最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后的一个高峰,包括竹刻在内的各种雕刻艺术都已发展到材尽其美、工尽其巧的阶段。而与周颢交游者多学者、文士、画家、竹人、印人,其中尤为著名的是雍正进士、乾隆近臣张鹏翀和嘉定学者王鸣韶。

  周颢书画创作相对随意,“偶然欲画,画成随手乞人”,但于刻竹一道却自律甚严,“其运刀时,若丝发未称意,虽垂成,亦斧以斯之”。因而其竹刻作品较书画存世量更少,据不完全统计,周颢作品存世量百余件,其中雕刻作品不超过三十件,上海博物馆收藏周颢作品最多,也不过十余件。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 松壑云泉图竹笔筒 清乾隆九年(1744) 高14.9cm 口径11.5cm 上海博物馆藏

  筒身刻山谷中苍松翠岩、水流云起的画面,意境宏阔,雕刻精微。嶙嶒的山石,蓊郁的树木,云之氤氲,泉之涌泻,都用变化多端的刀法加以表现成功的。与周颢较多创作的简笔萧疏之景不同,这件作品构图满密而繁复,洋溢着生机勃勃之气。据所刻“乾隆甲子长夏,芷岩制”款识,知其创作于乾隆九年,时年周颢六十岁,在艺术上开始全面成熟。作为周颢竹刻山水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出他刻竹有继承有发展,“朱、沈一灯隐隐相继,而又神明变通乎其间”的独到成就。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 古木竹石图竹笔筒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高10.8cm  口径3.4cm 宁波博物馆藏

  土坡秀石,枯木参天,树石后新篁老竹数竿。背题:“古木槎枒历岁年,相依竹篠石坛边;东皇亦自勤回护,遮盖浓云尽意眠。”款:“壬午夏日,芷岩。”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 竹石图竹笔筒 清乾隆八年(1743) 高14.8cm  口径8.9cm 上海博物馆藏

  筒身一侧刻数方傲岸整峻的怪石,两竿摇曳于风中的修竹,构图洗练,笔意峻拔,刀法于劲健中含八面出峰之妙。另一侧刻行书大字四行:“自讶疏狂不合时,清泉白石是心知。闲来爱倚西窗伴,笑听西风搅竹枝。”并款识两行:“乾隆八年癸亥仲春,过就兰山房写此,芷道人。”是年周颢五十九岁,所作竹石已具自家面貌,书法也更见笔力而呈“跌宕奇伟”之势。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 竹石图竹笔筒 清乾隆前期 高12.2cm  口径5.3cm 上海博物馆藏

  筒身刻竹石枯槎图,画风秀逸清隽,雕刻精爽遒劲。竹、树之用刀松活灵动,若不经意,而回锋、露锋、藏锋之态无不妥贴应物。刻石则随高就窪,将浓遂枯,生动而浑成。画面空白处阴刻行书:“古槎乱篠,冷元人画法也,荒远澄澹之致,返拟茫然。芷岩。”书法特有神采,劲媚爽利而不失厚重。此作刀法入于化境,最足领略周颢竹刻“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的艺术高度。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 竹石寒泉图笔筒(一对)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各高9.4cm  口径10.2cm 上海博物馆藏

  筒身阴刻竹石、流泉,两器构图虽自成起讫,气脉却贯连相通,转动观之,如同展玩手卷。画面为山谷一角,幽篁丛生,一脉寒泉,奔泻其间。其一镌刻款识“雨窗岑寂,枯坐若面壁僧,弄笔作竹石寒泉,颇得象外之致,芷道人”,另一镌“壬午夏日法冷元人笔意,芷道人”。是年作者七十二岁。周颢竹刻虽为阴文,亦具深、浅二体,此器即为浅刻的典型。浅刻利于用刀的流便,缺点是层次欠丰厚,力度亦嫌未足。周颢独能于浅刻中见精深之境,具沉郁之气,非有金刚杵力,不能为之。金西厓谓之“一刀刓出,无不如意”云云,正系就此而言。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