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2017-05-21 08:08:12 网络
副标题#e#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5月28日 14:00 开拍

  在近世的山水画史上,以"积墨"山水画享盛名而又成就卓然者,黄宾虹、李可染二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是当今拍卖场上“满堂红”的记录保持者,纷纷创下各自画作的最高价。而作為“黑画”界的代表人物,二位乃是同一位大师的“弟子”,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山水大家——龚贤。

  本次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5月28日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即将呈献一件Lot 277 龚贤《山居幽赏图》。此四屏绢本山水,三米巨幅,浑厚华滋。不仅可一睹这位“老师”的笔墨风采,更能对他缘何引来后世画坛大家们倾慕追随,来个一探究竟。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Lot 277

龚 贤(1618-1689) 山居幽赏图

水墨绢本 立轴四屏

316×80 cm约22.8平尺 ×4

HKD 8,500,000 – 12,500,000

来源:欧美重要私人藏家收藏。与近现代书画专场Lot032张大千「荷花图」、Lot049吴湖帆「拟古山水四屏」為同一收藏。说明:经程楨义、伍元蕙递藏。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龚贤

  从反清志士到“半亩居人”

  龚贤生於江苏昆山的官宦之家,本应是逍遥自在的贵族公子,却因明清易作、万邦不寧而家道中落。明亡之际,家国之痛的巨大震撼,使龚贤在早期参与了主张反清復明的“復社”活动,入清后,作為“前朝遗民”被迫漂泊流离,最终只能隐居山林。五十岁后,龚贤隐居於南京清凉山下半亩园,开始鬻画、课徒的画家生活。

  从隐居到去世约四十年的生涯里,龚贤寄情山水,潜心创作。将毕生的抱负与亡国的无奈都倾注於笔墨之中,令世人观赏其此段时期画作时,总能品读出更多的内容。而本作《山居幽赏图》便是成就於此时。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本品款识部分

  本作四屏中,各题有四则诗,一则诗末落“野遗生”,三则诗末落款见“半亩”。

  “野遗生”出自《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寧”,乃是龚贤对明清易作,万邦不寧,贤人遗散在野,人不能尽其才之慨嘆,且也正对其颠沛流离的生活。

  “半亩”则是龚贤隐居半亩园后最常用之名。他曾写信於王石谷,索画<半亩园图>,可见他对此斋号之重视,亦可旁窥其对隐逸生活之嚮往。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本作中鈐有「龚贤」、「鐘山野老」、「取快目前」、「龚贤之印」、「半千」等印,於存世兼落有晚年年款的作品中可见。详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龚贤》之例图。

  由款识和鈐印之线索,可推算本作為龚贤五十岁后之作。

  笔墨耕耘 由“白”转“灰”

  从颠沛流离的“野遗”时期,走向隐居的“半亩”时期,即是龚贤人生歷程转变的特殊期,也是其创作的盛期,堪可称為“耕耘”时期。而耕耘时期最大的成果,便是其画风的逐渐改变,形成了丰富而耐人寻味的画面效果。

  龚贤早年使淡墨,被称為“白龚”。而此期间逐渐由“白”转“灰”,乃其晚年多以浓墨,被称“黑龚”的交接点。此时恰是后世研究龚贤绘画风格的特殊时期,本作在此研究意义而言,甚為重要。

东京中央香港2017春拍推出龚贤《山居幽赏图》作品

本作第一屏局部

  此四屏上正可见这时期画作的白、灰之态。其笔墨气韵生动,虽画於这种清初较常见、经纬线较粗的绢上,但由於龚贤的层层积墨,令水墨淹润通透,磅砖之气尽蕴於笔墨之中。细观之,淡皴轻染,虽见墨色反復累积,然非浓黑之态,正是介乎於“白龚”、“黑龚”过渡阶段的“灰龚”。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