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东正春拍 “乾坤荟萃——旦暮清供”集珍(二)

2017-05-23 09:36:13 网络

【北京东正2017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17.6.6-6.7

拍卖时间:2017.6.8

预展及拍卖时间:北京嘉里大酒店

东正春拍 “乾坤荟萃——旦暮清供”集珍(二)

东正春拍 “乾坤荟萃——旦暮清供”集珍(二)

清乾隆 水晶雕鹤鹿同春花插

H 19 cm

  中国文人热衷文房陈设用具,品类繁多,无所不包,至清代乾隆一朝国力兴盛,文化昌隆,各类材质的陈设赏玩用器更是层出不穷,本器即是此类中之上品。取大块优质水晶雕就,主体材质异常纯凈,晶莹剔透,少见絮状结晶杂质。

  器身依料就势,随形赋意,雕出两支主干,其内掏膛供插花之用,底部相连,以利稳固。通体采用浅浮雕、透雕等技法雕琢鹤鹿同春纹样,山石侧畔,有灵芝修竹丛生,匠人巧妙利用两侧花插之走势,于两支之间透雕嶙峋的梅枝相连,给人以危崖兀立如天堑之观感。其上梅花盛开,苍松如伞覆,有鹤凭枝而立,悠然自得。整器点睛之笔为中部圆雕的一只独角瑞鹿,口衔灵芝,仰首顾盼,寻山而来,穿崖而过,神态活灵活现,逼真动人,构思之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本品体量硕大,加之水晶质地脆硬不易加工,而本品形神兼备,雕工简洁明快,打磨光润有泽,题材瑞意祯祥,布局意境高妙,玲珑通达,极富艺术表现力,反映了乾隆时期高超的雕刻技法及独到的审美意趣。

东正春拍 “乾坤荟萃——旦暮清供”集珍(二)

清乾隆 剔红雕漆松下高隐图

银锭式盖盒连紫檀座

H 13 cm( 连座);L 14 cm

  此盒为银锭式,下承随形圈足,造型别致规矩。器内及底髤黑漆,凝泽温润。外壁以繁缛华丽的剔红工艺满饰,盖面随形开光,其内以不同的锦纹为地,远山为隔,代表貌廓的天空与潋滟的近水,嶙峋的山石之间,松如伞覆,岩崖兀立,一老者长须髯鬓,倚石而坐,一派闲雅清幽意境。身侧一小童手捧书而立,似同赏这钟灵秀色,给人以景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开光外环饰一周莲瓣纹,侧壁之上以龟背锦纹为地,随形做四方倭角开光,内雕缠枝莲纹,盖盒四角雕蝠纹,倍添吉意。其下原配紫檀木托,亦随形作银锭式,高束腰台座,下承四如意云头足,束腰处层层透雕,外檐饰阑干,其内以四方开光做卷云纹样,与整体之纹饰相呼应,工巧备至。

  乾隆一朝宫廷御用剔红雕漆器大部分皆交苏州织造承做。究其原因从乾隆十年六月,内大臣海望呈上的奏折中可见一斑:「京内匠役不敷用,需外雇匠……南边巧手之人甚多……」;《清档》中亦有乾隆三十三年「活计不及苏州漆饰精细节省,请将经板并经帘等俱行苏州织造处成做。」之记载。由此可见,因内廷对漆器甚为喜爱,以至供不应求,造办处匠役不敷用,而南方工匠技艺精湛细腻,其工艺特点奇巧备至,纤入毫厘,构图繁缛却不失精致,颇受乾隆皇帝赏识。本品即为此一时期苏扬一代雕漆之翘楚,造型端庄饱满,髹漆厚重,色泽沈润内敛,纹样布局考究,颇富文人意趣,意境深远,典雅不凡。

东正春拍 “乾坤荟萃——旦暮清供”集珍(二)

清中期 青白玉鹰首笔洗

L 14.2 cm

来源:20世纪50年代购于香港中易公司(Jade House,1957年6月24日)

东正春拍 “乾坤荟萃——旦暮清供”集珍(二)

香港中易公司收据

  中国文人热衷文房陈设用玉,砚、洗、水滴、墨床、印盒、纸镇、香炉、插屏无所不包,至清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特别是乾隆二十四年对回疆准葛尔部动乱的平定,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阻碍玉器发展的原料问题。据道光元年堂抄载:「新疆平定后,和田、叶尔羌一处,每年进到玉子四千余斛」。由此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和田玉的开采,主要直供宫廷使用,而乾隆皇帝本人对玉器的喜爱远超历代帝王,无论是在数量上及材质上,历朝各代都莫为其能。

  此件笔洗即为乾隆朝玉器制作的翘楚之作,青白玉制,玉质润白倾青,宝光内敛。近长方形,向内掏膛做水洗,口沿一端以浮雕手法雕琢鹰首,俯首敛翅,收于身侧。另一端由前至后外撇而下敛,线条自然婉约,秀美雅致。下承四鸟足,接矩形双边四方台座,至底一边内凹做拱形,使整体线条富余变化。纹样仿古且装饰素雅,除凤首、四足以浅浮雕雕琢云雷纹以饰鸟羽外,仅口沿及台座处施细密的短阴线做连续勾折纹。整器造型及纹样颇多参仿上古彝器之处,并略加今人之巧思,处处彰显古雅朴拙的唯美,其碾琢工艺及细节处理具有宫廷治玉的风范,这种碾琢方式与装饰手法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玉鸠杖首颇为相似,二者可互为参照,均属乾隆时期仿古玉雕之精品。

  参阅:《宫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画意玉器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1997年,第62页,编号4。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