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乾隆两朝,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巅峰时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皇帝对精美瓷器工艺品的喜好,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陆续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瓷器工艺品种和千奇百怪工艺方法,制作出了各种精致的工艺精品。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御窑厂和宫廷造办处招募大量能工巧匠,专制各类贵重精致瓷器工艺品供给皇家使用或是赏赐功臣。
匡时17春拍“天工开物—瓷器工艺品夜场”专场精选瓷器工艺品70件, 涵盖瓷器、佛像、玉器、铜器等多种门类,其中有多件宫廷御制之物,力争从多个角度展示我国历史璨烂的艺术文化。
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 寸:H 51cm
来 源:纽约佳士得2001 年10 月16 日,LOT392;香港佳士得2004 年04 月26 日,LOT908
此件乾隆窑粉彩天球瓶,绘桃树一株,躯干茁壮有擎天之姿,丫杈伸展虬劲有力。绿叶浓淡深浅,相背阴阳,完全来自画师写生得来,无一荒疏草率之笔。桃实的布局更体现传统绘画“攒三聚五”的法则,每只寿桃也角度各异,立体感十足,印证了“清水之色便于堆填”的工艺特征。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开,皆具冰清玉润之质,回风舞雪之姿。桃树之旁依偎月季一株,更显谦逊不争之德。在雍正瓷胎画珐琅器物中,“月季”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花卉。此瓶之上虽属配角,但姿态鲜活且设色艳丽,依旧有”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之韵致。瓶体胎质坚实,白釉如脂,底部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款,款识书写劲道;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完全一致,且与1996年香港苏富比所售”清雍正 粉彩九桃天球瓶“比较,二者画面布局、彩料质感与绘画技法极为相似。
雍正官窑曾烧制粉彩绘桃实、月季纹样的瓷器,常见大盘及天球瓶两种器形。后乾隆也宝爱此类器物,亦承袭烧造,唯在寿桃数量上与前朝有别,乾隆时多画“九桃”,雍正时常画“八桃”,固有“雍八干九”之俗说。天球瓶“始作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受外域器物影响深刻。以“苏麻泥青”渲染,或画缠枝,或绘云龙,色调幽艳,气势夺人。昙花一现后,有明一代再不见此类器物,直至康熙晚期才恢复烧造。雍干时期“天球瓶”比例匀称得当,在陈设瓶、尊类的器物中脱颖而出,颇得帝王欢心,加之文化繁盛,工艺超凡,造就了或气势磅礴,或娇羞婉约的官窑佳品,粉彩九桃天球瓶无疑属于后者,如靥笑春桃的倾城佳丽一般,带来了数百年前的一缕春风。
这只官窑粉彩九桃天球瓶,是乾隆初年西洋技术与传统瓷艺的完美结合,也是宫廷是时审美的典范之作。晚清民国也大量仿制此品,也足见其格调高蹈。今本尊临世,足令今人一饱眼福,且应有终身不忘之念。
“天球瓶”首见于明初,是时正逢穆斯林太监郑和带领浩大船队下西洋之航海时代,天球器形可能取自中东回教铜器或料器造形。天球瓶器形盛行于乾隆一朝,可见各式釉彩、纹饰作例,然而类同此件拍品之粉彩桃纹天球瓶,凤毛麟角,现知仅有寥寥几例。试比较其他相类天球瓶,本品之桃实纹色泽粉柔,嫩黄渐变娇红,间缀巧致红斑,桃叶扶疏,露桃枝曼妙之姿,尤其珍罕。
清雍正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 寸:D 47.5cm
来 源:George and Cornelia W ingfield D igby 旧藏
摹古是雍正一朝宫廷艺术的重要理念,胤禛以个人的美学修养与审美爱好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除了纯粹的摹古之外,同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寄予新的涵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此番造器之精神在雍正时期高档的御瓷之中体现尤为明显,往往钟情选取其欣赏前朝的色釉与纹饰,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成为彼时造器的一个新风尚,其中对宣窑的化裁与临摹尤为成功,是为雍正一朝摹古之绚丽篇章。
宣窑是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前后十年,历时虽短暂却成就了艺术美学上一段经典的传奇。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嘉靖朝谢肇淛于《五杂俎》叹曰:“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惟宣德款制最精,距今百五十年,其价几与宋品矣!”
相对前人的仰慕,清宫对宣窑的推崇亦毫不逊色。康雍乾三帝皆有慕古之心,宣窑益为所重,尤其雍正皇帝更以独特之美学视野去感知和品鉴宣窑,于摹古方面建树颇丰。现存海外的十八世纪清宫典藏珍宝图像总汇《雍正古玩图》手卷(仅存卷六、卷八,分别由英国戴维德基爵士和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绘录了不少宣窑佳作。宣窑成为清宫御瓷创作绵绵不断的灵感源泉,引领开启了清代宫廷美学艺术之新境地。
参阅图
此式青花矾红浪涛九龙纹大盘即为雍正时期清宫摹古理念之典范,化裁于宣窑之青花矾红龙纹器皿而成。青花矾红彩者为宣窑一大创新发明,自此开启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当今现存雍正者数量珍稀,所见仅得二例,分别藏于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玫茵堂。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