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电影《风云儿女》(由田汉编剧)的导演,又是《铁蹄下的歌女》(由聂耳作曲)的词作者,是兼画家、导演、诗人、美术评论家于一身的文艺界全才。他的名字无愧的载入中国现代文艺史册。但是面对诸多身份,许幸之却坦言:“与电影、戏剧相比,我还是更喜欢诗歌和绘画”。
青年许幸之
1930年代摄于上海
1916年,许幸之随吕凤子学画水彩。1919年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3年入上海东方美术研究所。20年代中晚期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画,师从日本著名画家藤岛武二,后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他在东京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交往甚密,情感深厚。在文学和艺术方面都得到他们的教诲与帮助,成为终生的良师益友。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1927年回国后,他投身左翼文化运动,曾担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第一任主席。1935年,他在上海曾导演过轰动一时的《风云儿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吴印咸摄制了大型抗战记录片《中国万岁》,广泛地宣传了爱国主义,影响很大。随后又改编了《阿Q正传》、《天长地久》等多幕剧。1940年他还出版了《不要把活的交给他》、《小英雄》等剧作。抗日战争时期,他还导演了《雷雨》、《日出》、《原野》等话剧。全国解放后,他导演了电影《海上风暴》。歌颂民族气节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许幸之1962年作品《银色协奏曲》,香港东方艺术基金会收藏
1954年,许幸之已经离开了电影界回到了他早已向往的美术界,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许幸之与董希文在教学上有着共同的看法,特别是在注重民族传统和吸取西方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绘画以丰富中国油画语言的问题上,都具有开拓的意识,主张兼收并蓄,广泛吸取各家之长。许幸之这个时期的作品生意盎然,充满了祥和、向上与乐观的气氛,反映出他对祖国建设的赞美心情和重新拿起画笔的愉悦情绪。
许幸之1958年作品《巨臂》,中国美术馆收藏
许幸之在深入工厂、农村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的工业题材与农村生活的画幅,既有充实的精神内涵,又有浪漫的色彩,形式感也很强。工业题材主要描绘油田、钢厂和海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巨臂》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赞扬,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许幸之 化肥烟涌
1962年 木板油画 44×62 cm
背签:化肥烟涌 许幸之 一九六二年
出版:《许幸之画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P.98-99
RMB 1,800,000-2,200,000
此幅创作于1962年的《化肥烟涌》是这一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描绘了夕阳下忙碌生产的化肥工厂。画家身处工厂对面的山坡上,以俯视的角度描绘对象,凸显了工厂的雄伟,并大胆运用了红、黄、蓝、绿等高纯度明快的色块,又以几近平涂的简练笔触描绘了海边化肥工厂壮丽的场景。广阔的大地上,一辆火车奔驰而来,火车和工厂的滚滚烟涌象征着中国蓬勃的经济建设和飞快的发展脚步。夕阳的光线将厂房罩上一层金色,与海水和天空形成冷暖对比,给画面带来很强的装饰意味,而几辆行驶的汽车既是画面的点缀又使其活跃起来,与主体工厂共同营造出稳重中不失活泼的整体气氛。许幸之的画作在市场中极为罕见,此作品尺幅大,品相完好,实属难得一见之作。
在《许幸之诗集》中的一首《车上素描》描绘了与此幅油画相似的场景,可算是当时艺术家创作时美好心境的总结:
“
车上素描
许幸之
我在火车上遥望,
自然从眼前飞奔,
万物随地而流转,
光阴是历史的巨轮。
参天的山林耸立,
大地万里无限!
天上白云朵朵,
有如巨浪的翻腾。
牛羊在草上迂回,
农人把土地深耕,
乡村跟残阳而流逝,
都市正欢迎着黄昏。
烟突在空中吐出乌龙,
工厂做了产业的主人,
火车是交通的媒介,
教农村与都市接吻。
”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