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铜镀金无量寿佛像 L:18.5cm
明永乐铜镀金无量寿佛像赏析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这尊像头戴五花冠,头顶结高发髻,耳侧有缯带呈U字形翻卷,耳下垂大圆环。面形方正,相容庄肃。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有力。上身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亦饰有U字形连珠式璎珞,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戴有钏躅。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结跏跌坐于双层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脐下结定印,手心托长寿宝瓶(已失)。莲花座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圆形的连珠;莲花瓣周匝环绕,饱满有力,头部饰有立体感颇强的卷草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文字细劲,书体柔美,为永乐宫廷造像中最为标准的刻款。莲座下封藏已失,内膛空空,但膛内规范的形制,褐色的皮壳,座底边缘均匀剁出的八个剁口,均表现出永乐宫廷造像典型的工艺特征。整体造型优美,形象庄严,装饰繁复,工艺精细,体现了明代永乐宫廷造像鲜明的风格和工艺特点。
综合各种艺术表现来看,这尊佛像有三个不同一般造像的突出特点足以显示其非凡品质。首先是其题材,它表现的是藏传佛教崇奉的无量寿佛。此佛具有增福延寿的功用,具有美好的佛教寓意。在我国汉传佛教中,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是阿弥陀佛十三个译名中的两个名号,每一个名号并不代表一个单独的佛教神格。可是在藏传佛教中,这两个名号却被分化为两尊独立的神格,受到信众的崇奉,并被赋予了不同的宗教功用。无量光佛的功用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主要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满足众生逝后的美好归宿;而无量寿佛的功用主要为众生增福延寿,满足众生生前的美好愿望和需求。藏传佛教还认为无量寿佛是报身佛,藏语称“瑟巴麦”,无量光佛是化身佛,藏语称“鄂潘麦”。由于功用不同,他们在形象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无量寿佛为菩萨装,现天人形象,两手结禅定印,手心托象征长寿的宝瓶;无量光佛为比丘装,两手亦结禅定印,手心托盛满甘露的钵盂,象征不死和智慧。在藏传佛教中,无量寿佛的造像十分多见,信奉比无量光佛明显盛行和普遍。
值得注意的是,藏传佛教为何从阿弥陀佛中单独分出一个独立的神格无量寿佛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反映了藏传佛教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即对现实的重视,既重视现实众生的生命,也重视现实世界的财富。这一现象似乎有悖于佛教宣扬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思想,亦与汉传佛教的修学观念大相径庭。但藏传佛教对现实的重视有其独特的修学理论,藏传佛教认为,修学佛法首先要修长寿本尊法,如修白度母、尊胜佛母、无量寿佛等;继而修增长智慧之法,如修妙音佛母、文殊菩萨等;增长了寿命和智慧后,又需修财神法门,如修财续母、五姓财神等。藏传佛教重视这些世间法的修学并不是贪著世间,而是为了更好地修学佛法,为修学佛法积累充足的资粮。如重视修财神法,并非鼓励人们去追求财富,满足个人享乐,而是劝导众生通过积累资财,更好地修学佛法,饶益众生;强调修延寿法也不是一味追求长命百岁,或贪生怕死,而是确保有足够长的寿命来修学佛法,于此世此生速得成就。可见藏传佛教对于财富、寿命等世间利益的重视都是为了更好的修学佛法,是与佛教修学的根本旨趣相一致的。
其次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尊佛像属于明代宫廷造像,具有无以伦比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宗教价值。此像台座上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识,具有明代宫廷造像的明显标记,印证了史料记载的明代宫廷造像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见证了明代汉藏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密切的文化艺术交流,因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此像造型完美,风格纯熟,雕刻精细,形象生动,表现出高超的雕刻技艺和铸造工艺水平;同时它在藏式造像风格基础上,大胆吸收、融入汉地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实现了汉藏艺术的完美融合,又具有重要艺术价值。此像用失蜡法铸造,铸工精细,铜质细密,色泽绚丽,展现了当时冶炼和铸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因而又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此像选取无量寿佛为造像题材,既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独特崇奉,也体现了明代帝王对藏民族佛教信仰的尊重和关怀,因而又同时具有历史和宗教价值。这些丰富的价值足以显示其艺术品质非同一般,无比珍贵。
再次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明代宫廷造像是在元代宫廷造像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改造和整合而形成了佛像艺术风格,尽管在造型和风格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实现了汉藏艺术的完美融合,但由于雕造时间的不同,它们之间在艺术特征和工艺上仍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其中大多数造像风格特征表现一致,而少数造像则表现出超越一般的优胜之处。这尊无量寿佛像就是其中少数的优秀作品,在其身上有三处特征值得注意:一是它的花冠,由五个花瓣组成,不同于常见的中央花瓣做成月牙的形状,应当承袭了元代宫廷造像的遗范。二是它盘曲的双腿与台座和身体分离,有一种悬浮和穿透之感。这种做法在明代宫廷造像中十分罕见,既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铸造技艺,也体现了造型上的独特性和工艺上的讲究性。三是造型优美,装饰华丽,雕工精巧,无论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细节,均一丝不苟,充分展现了明代早期宫廷造像鲜明的风格和工艺特点,也展现了超越于一般明代宫廷造像的优胜艺术品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