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读书处,
乐境非尘寰。
尤爱茅檐际,
梅花雪里山。
1944年,时傅抱石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一家安顿在金刚坡下,与夫人时慧结褵已十五年,次女益璇刚诞生数月。傅抱石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即应徐悲鸿之邀至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执教,抗战期间随迁重庆,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从1938年至1946年,傅抱石在此居住了八年。这一时期,画家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令画坛为之一振。这一时期佳作频出,有《听泉图》、《万竿烟雨》、《风雨归舟》、《瞿塘峡》、《金刚坡》等。
傅抱石 云山高士图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91×60.5 cm
钤印:傅、踪迹大化
题识:甲申秋九月,抱石写。
傅抱石一家于金刚坡
本幅取全景式构图,红衣高士悠游于山峦层迭起伏的云山松风之中,抬头观望蜀山的烟云缭绕。诗意的风景抒发出对时代与人生际遇的感叹。画面极有气势,近景古松荫蔽,远处山峦峻峰巍峨若隐若现。在画法上,山体以破笔散锋的“抱石皴”快速写成,以笔尖、笔肚、笔根去勾勒皴染,呈现出险峻、峭拔的特征;用墨酣畅淋漓,湿气氤氲;赭色渲染山体,薄染几笔花青,重以情态,不同的块面组合与墨色水气的交融传达出巴蜀山水苍茫厚重的特质,充满天真情韵。高士一袭红衣,神态悠然,在其笔下亦甚为少见。实乃傅抱石风格成熟期的山水佳构。可见作者对蜀郡山川深厚的感情,只能意会,而不能言喻。
金刚坡时期,傅抱石一家的生活环境相当艰苦:“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只有不过方丈大……写一封信,已够不便,哪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照来的光线作画。画后,又把方木桌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途。”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小幅”居多。本幅有逾五个平尺的尺幅,对于收藏来说有着相对特殊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