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小二上一斤油”保养寿山石 棒不棒?

2017-06-13 09:00:59 网络

  关于寿山石的上油保养,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闽人陈子奋《寿山石小志》有云:“……槌凿所经,多裂痕,以油浸之,则泯且透明。”这证明了,至少在陈子奋之前,“油养”已经成为日常保养寿山石的常见之举。

  “油养”之事,业界常见两个极端。一部分人但凡得石,不分品类,统统以一层厚油包裹,再作安放。而另有一部分人则对“油养”深恶痛绝,大加挞伐,认为浸油伤及寿山石天然本色,乃暴殄天物之举。

  在中低端的寿山石摊市走一回,商品架上的石头大多遍体油污,令人很难辨其本色,确实令人心生忌惮。油养寿山石到底好与不好,究竟怎样判断呢?

  我以为关于这一争议,作为理性的玩石者,还需辩证地来看。

  寿山石要不要油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油养究竟能不能起到“防裂”的效果。

  对于玩石者来说,寿山石之易裂,绝对是心上的一把刀。但凡购得一色质俱佳,爱不释手的石头,最怕保护不当,万一裂了,那裂的不是石头,简直就是心裂成了两半,滴血啊……

  关于寿山石为什么会裂,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种是应力释放,石材被开掘之后,因外部受力的改变而逐渐产生裂纹,这种裂纹一般比较深长,用油浸肯定不能解决问题。

  另一种是水分丢失。埋藏在土层中比较深的矿石大多含水丰富,乍然面世,接触空气后水分快速丢失,导致表面出现细小而浅的裂纹。对于预防这种裂纹,提前进行油养是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汶洋石色纯材大,温润典雅,但汶洋石发掘之处“见风裂”的特性令人极其头疼。于是石农将采掘的原石立刻浸油密封,“养”上个一年半载,情况果然好了许多。

  由此可见,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油养”对寿山石的保护确实有其积极的作用。

  撇去石圈中常有以油隐裂,用以欺瞒牟利的不当行为不谈,“油养”这个步骤,于玩石一道,实际上是由来已久,又是理所当然的举动。

  在对“油养”稳定石性的作用进行剖析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油养”之后对寿山石外观的改变。

  首先要强调的是,确实并不是所有的寿山石都适合油养。最典型的莫过于白芙蓉石,它的石性成分中叶腊石含量较多,与青田石近似,和油并不相容。浸油不仅不能起到保养作用,反而会使洁白鲜艳的石材本色变得黯淡无光。

  而诸如田黄、杜陵坑、善伯洞、旗降等品种本身石性稳定,坚结致密,则是不需要油养。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具有特别色彩的石头,比如“桃花冻”,浸油之后会使原本洁白清澈的底色变黄,便失去了“桃花流水,落英缤纷”的特殊美感。

  那么,还有没有适合油养的石头了呢?

  有。除了上面提及的汶洋石,最典型的莫过于高山石种

  高山石较其他品种的寿山石,石质略松,很容易“吃油”,稍加涂抹浸泡,便会明显地“容光焕发”。笔者曾经见过一枚浸过油的猪油白高山,内部的芯仍旧雪白,而外部则变得略黄而透明,有些像包裹了一层玻璃,十分奇特。钮雕的精细部分则变为全透明,晶莹剔透,虽然皓白不再,但却别有风味。

  而像这样的石头再继续油养下去,则会最终全部浸透,整枚石头都变成古意盎然的淡黄色。这种色彩在天然寿山石中是不存在的,唯有经过人工油养才能达到这一效果。

  “油养会损伤寿山石的天然丽色”是反对油养者的重要理由之一。而这一观点,亦需一分为二地看。

  必须承认,无论多么轻薄无色的油,作用于寿山石之后,都会对石色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而油色愈重,这种影响也就愈大。玩石者多用白色茶油来养石,也是为了将这种影响降至最低。

  而在摒除了油养对石质的影响之后,余下的便是一个审美的问题。而审美这件事,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人喜新,也有人恋旧;有人喜欢光鲜华美,就有人喜欢古朴蕴藉。

  同样面对“油养”后,外观受到影响的对寿山石,有人认为是伤害了原本的纯净,也有人就却趋之若鹜,偏偏喜欢这种沉淀了时间的雅致色调。

  诚然,对于一些约定俗成、大家公认的美色,比如上面所说的桃花冻,再比如高山石中洁白纯美的荔枝洞,油养变色后确有大煞风景之嫌。但对另一些不那么典型的色彩来说,浸油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朴厚蕴藉,却别具沉静之美。

  被油浸透的石头,石性稳定,已无需再抹一层油来保养,把玩时绝无满手油污之虞。它们剔透而不娇艳,厚重而不凝滞,其带有浓郁“旧气”和“包浆”的岁月沉淀之美,是很多人的心头挚爱。

  如一些老高山石,原本为白色,质地稍松,吃透油后则变为陈旧纸张般的淡黄而晶莹温厚,不再有“火气”。

  又如坑头石,本身石种即坚结致密,油不易浸透。要“吃透”一枚水坑石需要漫长的时间,而完全被油浸透的水坑石散发着岁月的沧桑感,在浑厚沉郁之余给人以背后故事的无限遐思。

  再至于高山太极头,被誉为“山坑中的水坑”,原本光华耀于外,被油浸透后,则变为英华敛于内。这由张扬至内敛的逐渐变化,难道不是人生的真实写照吗?

  欣赏这类“古早味”的石头,亦需要一颗甘于寂寞的心,一种内敛宽容的品格,方可懂得那份人力对造化一丝一毫的无声浸润。

  其实,油养并无根本的“好”与“不好”,只要是对的石种,对的心境,去“养”,去欣赏,一样可从中获益良多。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