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研读《马可波罗行记》的一些感想,打算讲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马可·波罗其人;第二部分简要谈谈马可·波罗来东方的行程和主要见闻;第三部分谈谈《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述的丝绸之路,尤其是与丝绸生产、贸易相关的部分;第四部分谈谈马可·波罗和他的行记的影响。
一、马可·波罗其人
关于马可·波罗的长相,后人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图像。这是19世纪后期,在热那亚的市政厅用马赛克镶嵌的方式画的一幅马可·波罗的画像。由于当时不可能留下照片,人们不知道马可·波罗长什么样,这幅画只是人们的推测。画中的马可·波罗手中拿着他的著作。《马可波罗行记》是我们对这本书的习惯称呼。实际上这本书有很多抄本和印刷本,名字也不一样。最早的《马可波罗行记》被称为《关于世界的记述》或《寰宇纪》(LeDevisementduMonde);在他的家乡意大利,这本书被叫做《百万》(ILMilione)。他本人最通行的名字是马可·波罗(MarcoPolo)。不过在一些抄本里,他的名字和姓氏最后面的元音不写出来,变成了MarcPol。
现在我们说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不过在他生活的年代,意大利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他实际上是威尼斯共和国人。威尼斯尽管只是一个城市国家,但在当时的欧亚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威尼斯形成激烈竞争的就是刚才马可·波罗画像所在的那个城市——热那亚。马可·波罗正是被热那亚人俘虏后,在监狱中写成了自己的《行记》。马可·波罗的生卒年是1254-1324年,他的生年带有推测成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马可·波罗活了约七十岁。
马可·波罗最崇拜的人是元世祖忽必烈。上面这张画像可以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忽必烈本人的长相,因为这是当时的元朝宫廷画家为忽必烈画的。在元朝流传下来了一组元朝皇帝、皇后的画像,这些画像一直留存在故宫,后来被搬迁到台湾。读《行记》时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可·波罗本人对忽必烈是非常崇拜的。
首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马可·波罗来东方的大背景,那就是蒙古帝国的建立。
蒙古帝国在成立之初对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其中有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政治格局:第一次在1219-1223年间,由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进攻花剌子模国,主要在今天的中亚河中地区。第二次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在1235-1242年间,进攻钦察、斡罗斯(俄罗斯)以及东欧诸国,最远打到了波兰和匈牙利。在1234年蒙古刚刚灭亡了金朝,这场战争紧随其后。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旭烈兀统帅,在1253-1260年间,进攻今天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国及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在占领阿拔斯哈里发王朝首都巴格达的过程中,伊斯兰宗教与世俗领袖哈里发被旭烈兀的军队活捉。关于哈里发的死法,《马可波罗行记》记载说,哈里发被关进一个装满各种金银财宝、却没有任何食物的宝库里,最后活活饿死了。第三次西征中蒙古甚至攻占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但在向巴勒斯坦进军的过程中,被埃及的马木鲁克军队成功截击,没能继续西进。三次西征建立起了一个地域空前辽阔的蒙古帝国,为当时那些敢于冒险的商人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安全的环境。只要在大蒙古国的内部没有非常激烈的战争,商人们是完全可以从欧洲直到远东来做生意的。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叔来到了东方。事实上,像他们这样的意大利商人家庭,在当时来中国的欧洲人中并不是非常罕见的。当时来元代中国的欧洲人不少。
马可·波罗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个商人世家,威尼斯自身的自然资源是非常少的,只能以发展对外贸易作为经济支柱。他的父亲尼柯罗·波罗、叔叔马菲奥·波罗一直在君士坦丁堡、地中海、黑海北岸以及中亚一带从事国际贸易,兄弟二人频繁奔走于各地。家中还有另一个长子,尼柯罗·波罗的哥哥,也叫马可·波罗,在黑海边上建立了一个固定商栈。所以他们家族既有“行商”又有“坐商”。由于蒙古各汗国内部的战争,兄弟二人到了中亚地区的布哈拉(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从伊朗出发前往元朝的使者。于是这两位富有冒险精神的意大利商人就跟着这位使者从布哈拉城出发,于1265年到达中国,并得到了大汗忽必烈的召见。回欧洲时,忽必烈交给这兄弟俩两个重要的使命:一是请教皇派遣100位品学兼优的教士来中国传教,二是请波罗兄弟去耶路撒冷埋葬耶稣的圣墓,把那里长明灯上的圣油带回来。回到欧洲后,老教皇已经死了,为了获得新教皇给忽必烈的回信,他俩迟迟不能成行返回中国。直到1271年,俩人才带着17岁的马可·波罗启程返回中国,于1275年在上都向忽必烈汗复命。实际上,他们没能带回100位品学兼优的传教士,仅带来的两位修道士还在半路上因为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而中途离去。尽管使命没有完成,三人依然留下来并且在中国长期定居。
马可·波罗后来自述说,由于他聪明谨慎,懂得几种语言文字,所以很受大汗宠爱。波罗一家在中国住了17年,在这个过程中,马可·波罗经常到各地经商和出使。大家如果读《马可波罗行记》会发现,他在中国的旅行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向西南,一条向东南。南京大学的陈得芝教授根据元史的情况和《行记》的记载,对马可·波罗的路线进行了推测:大概在1280-1281年间,马可·波罗曾奉命出使云南。在1282-1287年间他在扬州任职,并在杭州检查地方的税收,所以《马可波罗行记》中有很多关于杭州地区纳税情况的记载,详细到具体数字。在1287-1289年间,他受命出使印度,这次出使在《行记》中留下了明确的纪年。1290-1291年间,他从印度返回中国,这次是从海路返回的。
从印度回来后,他遇到了返回欧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当时蒙古伊利汗国阿鲁浑汗的皇后卜鲁罕去世。卜鲁罕临死前留下遗言,如果阿鲁浑要续娶的话,一定要娶她本氏族的姑娘。于是阿鲁浑就派了三位使臣来元朝求婚。忽必烈选了一位叫阔阔真的蒙古少女出嫁,去继承卜鲁罕的宫帐。和亲使团本来想走陆路去伊朗,由于战争此路不通,只好走海路。恰在此时,马可·波罗经海路从印度返回,他了解这条路的情况。于是波罗一家便以护送阔阔真为理由,得到了回乡的许可。在《行记》中,马可·波罗称由于忽必烈太喜欢他,之前一直不让他走,直到这时由于有了特殊的需要才允许马可·波罗回去。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