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香港苏富比的“中国艺术品”专场中,有一件紫砂所制的菱角,估价为10万至15万港币。
清初 陈子畦制宜兴菱角 《子畦》款 8.5 公分 估价:10万—15万港币
小巧像生陶制瓜果菱角,逼真自然,别有奇趣,深得宜兴陶人所尚
按照此器款识,其作者应为明末至清早期紫砂艺人陈子畦。
陈子畦为浙江桐乡人,史载其制壶“仿友泉壶最佳,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友泉间,为世所珍”。也就说,陈子畦的水平与徐友泉接近。徐友泉,乃是时大彬弟子,本人同样也是紫砂名家。
当然史料的另一个记载同样让人浮想联翩,那就是“或云即陈鸣远之父”,陈子畦很可能是一代紫砂名匠陈鸣远的父亲。也就是说,陈子畦应为徐友泉至陈鸣远之间的桥接过渡。
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四年至崇祯十六年间(1576-1643)江西婺源人。徐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各式各样的紫砂壶都能得心应手,特别是自己配制的泥料,泥色多变,别有风味。他的作品所用泥料都是他亲手配制。徐友泉的壶艺,人称“雅式精工仍继美”,继承了由供春、时大彬开创的壶艺传统,
北京保利五周年拍卖 徐友泉紫砂仿古“虎金亨”壶
具体到这件菱角,乃是紫砂中的象生器小品。
所谓象生器,也称“花色器”,行话称“花货”。紫砂壶象生器,取材于植物、动物、器物和人物,其中以植物、动物较多,其次是器物,人物较稀见。植物中有松、竹、梅、荷花、牡丹、菊花、石榴、海棠、桃子、葫芦、南瓜、北瓜、西瓜、芒果、佛手、葡萄和荸荠等。动物中有龙、凤、鸟、松鼠、狮、虎、象、鸡、鸭、鱼等。器物有秦钟、汉钟、宫灯、箬帽、石磨、井栏、舟船以及包袱等。人物有老翁、僧家等。象生器中一部分为全部仿真,以至于与所仿之物在视觉上难以区分,另一种则经艺术加工处理,将仿生造型与紫砂壶巧妙融合,别具情趣。
象生器的制作由来已久,现在一般可追溯至明代的紫砂鼻祖、“花货”名匠供春。
供春的名作《树瘿壶》是根据宜兴湖父金沙寺中一棵苍老的银杏树树干上的疤节创作设计的。只见凹凸的银杏树皮纹理布满全身,嘴把用树枝自然伸出,成为紫砂的经典之作。
明·供春紫砂树瘿壶,高10厘米、通长19.3厘米、通宽12厘米,国家博物馆藏
此壶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泥质成素色,纯薄坚实。壶身作扁球形,凹凸不平,榖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而给紫砂象生器以极大推动的人,也是一位大成之匠,那就是陈鸣远了。
陈鸣远,字名远,号鹤峰,亦号壶隐,石霞山人,清代康熙年间宜兴上袁村人。据诸多材料推算,陈鸣远约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前后。如果其父果为陈子畦的话,那么,他就是生于制壶名匠之家。陈鸣远与文人雅士交往频繁,其作品充满文人味、书卷气,至今受到藏家特别的追捧。
陈鸣远的象生壶制作种类繁多,想象奇绝,可说至今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陈鸣远 蟾蜍莲蓬壶 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壶取材团泥,色呈蟹壳青。以倒置的莲蓬作壶身,卷曲的荷叶为流,细长的藕茎作柄,双红菱、残藕片及小螺蛳作足,蓬顶掀开一片作盖,跳跃其盖上的蟾蜍作钮。莲蓬内十六颗莲子粒粒均可转动,造型构思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莲蓬外观与内层的不同质感以及蓬上的蛀虫、蛀孔等,均达到了足以乱真的程度
陈鸣远 竹根笔筒 镇江博物馆藏传世品
造型古雅,雕刻精妙,无论竹节、竹的根须、竹的裂痕,还是竹断裂破皮处的竹丝,无不雕刻得维妙维肖,竹的色泽也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
除了紫砂壶之外,陈鸣远还制作了许多案头陈设的清供雅玩和文房用具,如菱角、扁豆、花生、玉蜀黍、鶿菇、栗子、藕片等,均是惟妙惟肖,打开了紫砂创作的另一空间。从苏富比所拍“陈子畦制宜兴菱角”看,这一传统还能往前在写一段。
北京华辰拍卖 陈鸣远款紫砂象生四果摆件
紫砂巧作象生栗子、荔枝及扁豆,形态、色泽皆与实物无异,几可乱真
紫砂象生器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呢?
那就是通过精、气、神、韵的刻画,达到宛若天成,回归自然之境,将人类的精神追求与万物共生的环境合而为一。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