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问鼎:漫谈楚式青铜器(上)

2017-08-22 10:01:23 网络

  问鼎,源自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具有夺取政权、称雄天下的含义,用于本展览,意在突出楚国国力强盛,称雄天下的野心与霸气。那么,楚国如此强大,会不会不把周礼那套教条放在眼里呢?楚国的礼器如何使用,遵循什么原则呢?楚国占有了丰富的铜矿资源,青铜冶铸业相当发达,其青铜器有哪些特色呢?在青铜冶铸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呢?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屈子《天问》一般,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史籍和这些沉睡千年的青铜器的互相印证,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具体的答案。人们可以更加了解这些铸造精美的器物和那段礼崩乐坏、人才辈出的历史阶段。

  丰富的铜矿资源与成熟的冶炼工艺

  商末,楚人被排挤,一路南迁,最终到达了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开启了楚国八百年的序幕。江汉地区铜矿资源丰富,是中国铜矿主要产区之一,也是中原地区铸铜的重要来源地。武汉盘龙城遗址是约公元前15世纪的商代早期遗址,这里发现了400余件青铜器,说明那时此地已有先民铸造和使用铜器,且颇具规模了。

问鼎:漫谈楚式青铜器(上)

  大冶铜绿山七号矿体遗址

  正是由于江汉平原,特别是随枣走廊地区富裕的铜矿资源,使得周天子分封了“汉阳诸姬”—众多姬姓诸侯国,来保障该地区铜矿资源及运输的安全,同时遏制楚国发展壮大。春秋时期的大冶铜绿山七号矿体遗址,展示了当时人们采矿铸铜的宏大场面。该矿体遗址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古铜矿采炼遗址,遗址长2公里、宽1公里。遗址内发现有古矿井、冶炼遗址、炼铜炉以及多达40万吨的炉渣。古矿井有竖井、斜井、平巷、斜巷等多种形式,矿井支架采用榫卯结构,有些至今仍旧牢固。炼铜炉分炉基、炉缸和炉身,通风沟、鼓风口、金门等设施齐全。在遗址内发现的铜锭含铜达93%,而遗址地表的炉渣含铜量却很低,这都说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铜绿山的丰富铜矿资源在楚武王三次伐随后,最终归楚国控制,为楚国铸就辉煌的青铜文化、成为南方霸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源保障。

  祭祀宴飨中的礼器

  为了加强统治,西周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以明辨贵族尊卑,维护天子的合法地位,并贯穿了整个周代。这套礼乐制度以青铜礼器为载体,主要以食器的鼎、簋和乐器的钟、磬为组合,体现了“明尊卑,别上下”的核心要求。在这套制度下,贵族在祭祀宴飨仪式中要按照身份等级使用礼器。器物的形制、大小、组合关系都与其身份地位相关。这套体制即使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也依然为各诸侯国所遵从。尽管东周时期有一些贵族在使用中有僭越情况,但礼乐制度的核心并没有出现变化。

  祭祀宴飨中的主要器类就是食器、酒器、乐器。民以食为天,用于盛放、烹煮食物的食器因而成为青铜礼器的主体。特别是周代开始,基于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及统治需要等多种因素,酒器在西周时期虽品种齐全,但数量逐渐减少。而食器则成为了礼器的主体。青铜饪食器按功能可分为用于烹煮的鼎、鬲、甗(yǎn)、炉等,用于盛放食物的鼎、簋、簠、(xū)、敦(duì)、豆等和附属的匕、钩、俎等。

  周代实行列鼎制度,天子用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楚国高级贵族中又以平底束腰的升鼎为中心,升鼎(也称正鼎)盛放祭肉,配以羞鼎(又称陪鼎)和煮牲肉的镬鼎。九连墩1号墓出土了五件升鼎,七件带匕的羞鼎和两件镬鼎。

  食器与酒器构成礼器组合,组合方式因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中原地区青铜礼器的组合上,从春秋到战国发展的最基本次序是:鼎、簋、壶→鼎、豆、壶→鼎、敦、壶;而楚国青铜礼器组合基本演变次序为:鼎、簠、壶→鼎、敦、壶→鼎、盒、壶。楚国墓葬在出土青铜簋的同时,也出土了很多青铜簠。楚式青铜簠在春秋早期斜壁长度与直壁的比例为2:1,战国中期时逐渐缩小为近乎相等,到了战国中期以后斜长度变为小于直壁。在纹饰上,楚式青铜簠的纹饰均较中原青铜簠繁复。

  乐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周代之乐与政相通,不是单纯的音乐,是礼的体现,乐器也属礼器,成为贵族身份等级的标志。

  九连墩1、2号墓出土了编钟、编磬、建鼓、琴、瑟、笙、竽、篪(chǐ)、柷(zhù)、虎座鸟架鼓等90余件乐器,是楚墓发现乐器最多的一批,既显示了楚国贵族生活奢华的一面,也显示了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楚人对音乐的热衷。

  曾国虽为姬姓诸侯国,但被楚国征服后一直为其附庸国,其文化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与楚文化相互融合,成为了楚文化的一部分。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青铜礼器具有典型的楚式青铜器特征,其乐器也是鬼斧神工的代表。

  在铸造技术上,很多专家一向认为曾侯乙墓中的尊盘、建鼓座、编磬架等圆雕造型属失蜡法铸造,但也有不少学者经过细心观察认为是分铸法,即将器物分成若干极小单元范铸后,再通过焊接等多重手段结合成一件复杂的器物。无论是哪种铸造方法,它们都是古代工匠们留给后世的灿烂的文化遗产。

问鼎:漫谈楚式青铜器(上)

  青铜镬鼎

  镬鼎用于烹煮牲肉。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青铜镬鼎体型庞大,气度非凡,纹饰精美。该鼎通高93厘米、口径81厘米,耳距110厘米,重达121.74公斤,是迄今科学发掘楚国贵族墓中最大的一件镬鼎。出土时鼎内还残留有牛骨,实属罕见。镬鼎直口直腹圜底,体质厚重,附耳内曲而上部外斜,腹部对置两环,三蹄足十分粗壮。颈腹间各有一周凸弦纹带,颈部和腹上部及耳部饰繁密精致的蟠螭纹,蟠螭纹分成若干组,均为两条龙相交而成,三蹄足的根部饰浮雕兽面纹,既有中原的传统,又有楚国特色。

问鼎:漫谈楚式青铜器(上)

  楚屈子赤角青铜簠

  楚屈子赤角青铜簠于1976年出土于随州鲢鱼嘴,直口折壁,壁的斜度较小,器盖四周有六个兽面纹器扣,器物两侧共有八支柱状钮,矩形圈足。通身饰繁密的蟠螭纹。簠底、盖内壁均有6行31字铭文:“唯正月初吉丁亥,楚屈子赤角媵仲嬭璜飤簠,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从铭文可大致推断,此器为楚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屈氏家族陪嫁用品。这为研究楚国贵族之间关系提供了证据,同时,该簠为存世仅见的屈氏家族的礼器,尤为珍贵。

问鼎:漫谈楚式青铜器(上)

  青铜编磬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