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西泠春拍中,一块清乾隆御铭宋代端石七光砚,因其历史悠久,且品相极佳,蕉白、青花、鸲鹆眼俱全,开拍前就备受关注,在拍卖当天更是以350万元起拍,终以885.5万元由场内买家竞得。同时,西泠今年推出的有关文房的三个专场“萃古熙今文房古玩”“居敬堂文房古玩”“文房清玩历代名砚及古墨”均取得了不错的拍卖成绩,让文房清供在今年又“火”了一把。实际上,几年前“文房热”就已在国内拍场悄然兴起。2007年,西泠印社在其春拍中就推出了“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该专场总成交额达1832.38万元,成交率更是高达98%,掀起了中国内地文房市场的小高潮。
【清】 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 成交价 1400 万元
除了以西泠拍卖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外,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拍场和以香港为集散地的国际拍场上,“文房热”同样各有特色。
早在2006年,中国嘉德春拍首推的“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反响大大高出预期,全场成交率84%,总成交额高达3590万元。“翦淞阁”由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所书,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收藏家用作堂号。而今天“翦淞阁”则变成了文房收藏的代名词,其主人黄玄龙是一位台北文房清供收藏名家,不仅个人乐此不疲地做收藏,黄玄龙还一直希望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从2006年首次与中国嘉德合作举办“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专场,到 2008年香港苏富比“道法自然”专场,再到2010年中国嘉德“文房清供”专场,文房市场一路走高,“翦淞阁”所付拍的拍品也成为拍场的一大亮点与保障。
此后,中国内地文房市场便高潮不断。2010年北京保利的5周年春拍中,一件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高价成交,成为当年最贵的古砚。次年,北京保利在其秋拍中上拍的一件清乾隆六十年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此前御制玉玺和白玉拍卖世界纪录。2012年4 月初,香港苏富比以特辟“隽物凝思: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专场的方式力推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其中清乾隆御制竹黄御制诗“九如灵芝”圆如意摆件以1578万港元拔得该场头筹。其同期上拍的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高出三倍估价2.0786亿港元的天价刷新了宋瓷拍卖世界纪录,这也是迄今为止文房类拍品的最高纪录。在天价成交的背后,也显现出藏家们新的偏好,此后每季拍卖大多数拍卖行都会推出“文房”专场来适应市场。
【清】 乾隆御制竹黄御制诗“九如灵芝”圆如意摆件 成交价 1578 万港元
当然,这样的市场反响,并非空穴来风。即使近年来艺术市场一直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但近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结果显示,古书画在书画板块比重不仅有所增大,且价格有明显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书画在市场中发挥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处于逆势增长态势:2016年秋拍中中国古代书画占整体书画市场份额的33%;2017年春拍中,中国书画成交价格前20名中,古代书画上榜11件,所占份额达55%。中国传统书画分量增加的同时,文房清玩的价格也顺势高涨,这一联动效应十分明显。而牵引这一效应持续蔓延的力量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回归。正如中央美院教授龚继遂曾针对书画拍品过亿的现象所言:“中国传统的市场价格体系,以字画等文人艺术品居先……在以文人官僚为收藏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中,这种价格秩序是藏家的共识。”他在这里谈及的“价格秩序”,与远在英国的收藏家胡·摩丝所总结的“等级制度”完全暗合。胡·摩丝从事中国艺术品收藏四十余载,十分精辟地梳理了传统中国艺术的等级制度,并讲述了近期收藏界回归传统的新趋势。他认为,虽然长时间内由文人雅士所创作的东西被奉为最具意义的艺术,其次才是由文人按其喜好请工匠制成的物品,如玉刻、铜铸、家具制作等。但随着传统艺术价值的回归,这种盛行了数千年之久的等级制度开始发生转变,1973年,一盏成化帝御用酒杯的拍卖成交价竟然足以买下整个15世纪国画珍藏,由此说明工匠所制的艺术品的价值正在赶超传统文人书画。时至今日,随着藏家们对中国传统艺术价值认识的提高,各种艺术门类的价格也会迈向一个新的平衡……
然而,近代艺术市场只是给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房热”添了一把柴,让其烧得更旺了一些。溯其根源,科举制才是让文房“大火”的第一推手。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登基为帝。此后,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便开始雄心勃勃地忙碌了起来: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统一南北……然而如此种种都不足以与他的另一项“功绩”相媲美,那就是“科举取士”。隋炀帝开设科举的本意是为了巩固皇权,但却始料未及地改变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文人逐渐取代士族和地主,成为隋唐之后中国社会最具话语权的阶层。虽然文房器具早在秦朝便已出现,但在科举制度下,文人读书不再单是为了博闻强识,甚至更为功利,此时文房器具逐渐成为文人们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甚至成为行贿佳品。于是,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纷纷涌现出来,且远超出了笔、墨、纸、砚的范畴。
【明】鸭形铜香熏 高 19cm 成交价 10.35 万元
文房的概念在隋唐后每个朝代都有延展。及至宋代,南宋赵希鹄在其《洞天清录》一书中便将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笔迹等列入到了文房器具的范畴中,当时现实生活中流行的却还远不止这些。另在南宋岳珂《槐郯录》中也记载着:“御前列金器,如砚匣、压尺、笔格、糊板、水漏之属,计金二百两。”可见宋代文玩不仅门类丰富,用途广泛,且制作材料已颇为讲究。明清时期,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市民、文士阶层迅速扩大,对书斋中的文房清玩需求也日益增强,此时,文房器具的发展也如子息蕃盛之家族,其繁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明末记载文玩的著名文献、文徵明曾孙文震亨所作的《长物志》则一共列举了45种文房清供器具,所载的如香炉、如意、钟磬、灵璧石、太湖石、书桌、砚屏等各类文玩杂件,体现了明代文人“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的生活观。清代文房的繁荣,除了文人的推崇,康雍乾三位帝王对文房都十分偏爱,尤以乾隆最甚,使得大量文房精品得以传世。今天我们在市场上能够看到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宋元时期的已经极为鲜见了。
【清】灵璧赏石 高 30cm 成交价 1.15 万元
在门类繁多的文房清玩中,很难分辨伯仲。不过,为了探寻其中的原因,笔者甄选出在拍场上较为常见的墨和印章作为切入口,尝试从这些门类的艺术内涵和市场行情来感受文玩的魅力。
墨,历来备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墨,因其制作精良、形式美观,不仅是文人书案上的实用品和陈设品,更逐渐成为了人们珍藏的艺术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