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08 宗喀巴应身像 蒙古 18世纪 高25厘米
象牙 坐骑铜鎏金 估价:HKD 260,000-300,000
来源
比利时外交官旧藏
这是一尊罕见的由象牙雕刻的造像,表现的是宗喀巴大师圆寂之后出现的五种应身像中的一种。束发高结,头戴五骷髅冠,左手捧嘎巴拉碗,右手高举法器,游戏姿态侧骑于猛虎之身。眉头紧蹙、双眼怒睁、留有虬髯,怖畏情态,栩栩如生。上身赤祼、胸、腹皆饰璎珞,帔帛缠肩绕腰而过,臂钏、足钏、手镯俱足。下着僧裙,褶皱细腻写实,杂而不乱,飘逸洒脱。金铜猛虎,埋首哮状,威风凛凛。造像整体上表现为比较夸张且典型的古印度大成就者造型。
象牙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这尊宗喀巴应身像,最大程度地突出了象牙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特质,是牙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从风格上来看,此尊造像带有喀尔喀蒙古风格,也有着浓厚的康熙风格的影子,是一件市面上无可比较的稀世珍品,值得拥有。
Lot 310 金刚萨埵双身像 蒙古 扎纳巴扎尔 18世纪 高25厘米
铜鎏金 原封底 估价:HKD 8,800,000-10,000,000
来源
爱德华·奥尼尔先生(EdwardO' Neill)旧藏,20世纪90年代初于香港获得
藏传佛教认为金刚萨埵为释迦牟尼演讲密乘时呈现的身相,因而称为秘密主,为本初佛之一。在佛教艺术中,多以单身坐像出现,故此双身像题材罕见,非常难得。
这是一尊典型的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头戴五叶宝冠,冠叶雕刻精巧。面相端庄圆润,神态慈祥柔和。主尊双手环抱明妃,与常见的双身像不同的是,其双手没有在明妃身后交叉,而是上下安置,右手于明妃背后托举直立金刚杵,左手于明妃腿侧执握金刚铃。结全跏趺坐于莲座上。明妃亦头戴五叶冠,右臂于主尊颈后,持金刚钺刀;左臂靠在主尊右肩,托举颅鉢。双足环扣主尊腰部。莲座周正厚重,上下缘各饰一条连珠纹,莲瓣宽大扁平,制作细腻精致,为扎纳巴扎尔本人亲塑。
一世哲布尊丹巴(1635-1723),法名扎纳巴扎尔,是蒙古族历史上最著名的宗教家、艺术家、建筑师、医生及诗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出身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身份高贵,最终成为清初四大转世活佛之一,为清王朝统一蒙古各部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又是一位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他所铸造的佛造像自成一派,即被今人所称道的「扎纳巴扎尔风格」。
扎纳巴扎尔在佛教艺术方面的重要性在于,他独创的风格奠定了蒙古佛教艺术的基调,并影响了清朝宫廷造像的发展。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具备一定的帕拉风格遗留,又有着业已变化了的藏传佛教造像的主要特征,吸收融合了外来佛教造像的模板和程序,使之成为喀尔喀蒙古藏传佛教造像的崭新形式。
扎纳巴扎尔的佛教造像风格强健,但绝无呆板强直的弱点,透出草原民族独有的雄健与生机。佛之手印、足结跏趺时的动态协调适度,呈现出柔和生动之态。面相一般保留一些外来影响的特征,比如有的造像眉弓与鼻梁的直接衔接系来自帕拉风格,但总体而言还是更突出蒙古人的面貌特征。佛身一般宽肩、凸胸、细腰,但整体感觉仍较为圆润。另外,扎纳巴扎尔所铸之像,即使是男相,也都会略带一点女性的柔美。如果将扎纳巴扎尔造像与同时期的清宫造像相比较,不难发现扎纳巴扎尔造像是灵与肉、教义与形象互为统一的杰作,也是将造像仪轨与蒙古特征、尤其是蒙古女性特征融为一体的民族之作。
Lot 315 尊胜佛母 西藏 15世纪 高30.5厘米
银身,底座铜鎏金 估价:HKD 1,800,000-2,200,000
来源
欧洲私人收藏
尊胜佛母,又称“顶髻尊胜佛母”。佛母在兜率天说法时,以“陀罗尼”经咒救度王子,因此尊胜佛母有救度之功。尊胜佛母的巨大影响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陀罗尼经咒广泛流传,被认为具有防灾的功能,所以在寺庙或寺院前的经幢顶上所刻几乎均是此尊的咒语,在皇家陵墓地宫、贵族死者的经被上也采用此咒;另外,她也被看作是寿神,与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共同组成“长寿三尊”的著名组合广为人知。
这尊尊胜佛母银身铜座,体量巨大,可能为目前市场上体量最大的银制尊胜佛母造像。同时,银质造像本身也非常罕见,如此巨大的银质造像的存世量就更为稀少了,这就使得本尊佛母造像的重要性极为突出,是一件不世出的珍稀之物。
佛母三面八臂,每面三目,微露笑意,结跏趺安坐。面容慈祥,施涂泥金,头戴宝冠,耳下坠耳铛,八臂位置、手势各异,富于动感,优雅写实。身形健美,腰肢纤细,具有女性的独特抚媚。项圈、璎珞、手镯、臂钏、腰带等饰物一应俱全,制作精细。上身袒露,下着薄裙,衣纹流畅自然,充满轻柔质感。莲座铜制,外表鎏金,为仰覆束腰式。莲瓣挺劲细密,上下对称,分布均匀,具平衡大气之美。
Lot 318 摩利支天 明宫廷 明永乐 高19.5厘米
铜鎏金 估价:HKD 13,000,000-16,000,000
来源
现藏于乐从堂
出版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214-215页,一西主编,文物出版社,北京,2013年。
展览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首都博物馆,2013年11月8日至11月28日。
摩利支天,梵文Marīcī之音译,也译为末利天或摩里支,意译为威光天、阳焰天,又称为光明天女、集光天女。此天有两种形象:天女或三面六臂、八臂乘骑猪像,常飞驰于日月之前,如箭如梭,无有能及。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