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文革期间被定为“四旧”,处于横扫之列。故五十到七十年代所提倡的新山水画,都是遵循以人为中心、人征服自然的原则,甚至宁可不要精妙的笔墨,也要保证内容的“ 正确 ”,是那一代画家普遍的心理,少有人例外。
陆俨少先生像
陆俨少先生自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屡受批斗,沉沦十年之久,1976年四人帮粉碎,但是还未恢复名誉,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得顺应时代的潮流。
这一时期的陆俨少还创作了很多农村、城市以及水利、交通、国防、革命纪念地等题材的山水风景作品。既如他那一方“就新”印所表达的那样,陆俨少在新时期中用传统而扎实的笔墨描绘新生活,歌颂新时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毛主席诗词”与“革命圣地”便成为画家们创作的两柄 “大伞 ”。
上海匡时2017秋拍 “正道——近现代书画夜场”
陆俨少 朱砂冲哨口 纸本立轴 尺寸:140×68.5cm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出版:1.《陆俨少书画集》p8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2.《美术报》2002年12月刊。
3.《陆俨少全集》p296,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井冈山朱砂冲哨口 实貌
井冈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第一个武装斗争的根据地,有中国革命“红色摇篮”之称。井冈山前端有五个哨口,朱砂冲哨口是其中之一,因为这里的峭壁缝中流出朱砂色的泉水而得名,该哨面山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五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在此立下不朽的功勋。
《朱砂冲哨口》 局部图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
陆俨少对于井冈山之行的创作生活深有感悟和体会,其在自述中回忆道:”井冈山位于群山之中,峰峦叠嶂,竹树茂密,其诸哨口乘高据危、形势险绝,其诸哨口乘高据危,形势险绝。予至其处,缅想当年革命斗争之坚贞激烈,而星星之火势成燎原,今遗址宛然,为之徘徊不能去。”
1956年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毛泽东诗词陆续发表,画家争先恐后的选为画题目,成为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早在井冈山写生之前,陆俨少擅于毛主席诗词的创作、但尺幅相对较小。井冈山写生数月,七十高龄的陆老不顾年老体弱,不辞劳苦,跋山涉水风里来雨里去,连续多日勘察五大哨口,几易其稿,终成巨制。
(左):《朱砂冲哨口》中的山石皴法
(右):陆俨少著《山水画邹议》 中的山石皴法
(左):《朱砂冲哨口》中的松树
(右):陆俨少著《山水画邹议》 中的松树
(左):《朱砂冲哨口》中的江水
(右):陆俨少著《山水画邹议》 中的山江水
作为陆俨少山水的经典佳作,《朱砂冲哨口》用笔紧凑,彩与墨相容,画风缜密娟丽又豪放简约,深厚苍润且神韵流动,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在缜密秀逸的基础上,添加晚期的雄健老辣、浑厚华滋的成熟面貌,画面既充实又空灵,将自然造化和新鲜事物融为一体,可谓陆俨少晚年佳作。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