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作为明清工艺品的一个重要门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将两朝颇具代表性的原座铜炉与乾隆宫廷文房铜器作系统展览,尚无先例。鉴于此,中国嘉德推出此“器象——牧心斋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设乾隆宫廷铜器、原座宣德炉及文房三个专题,以期对明清宫廷艺术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序言
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就宫廷艺术而言,明代永乐以迄宣德时期,及清代的“康乾盛世”,分别臻于两个朝代的巅峰,时隔两百多年,遥相辉映。
公元14世纪中叶,明朝政权建立。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明代铸铜工艺有了巨大进步,以宣德炉的诞生为标志,明代成为中国铸铜工艺史上的一座高峰。清“三代”基业稳固,艺文昌盛,其时铜器铸造种类繁多,除宗教造像之外,铜炉仍是铜器中比较多见的品种,而部分铜器也作为文房用具出现于宫廷的案头。
明清皇家对宫廷艺术品的制作设立了专门机构,明代有内廷作坊,清代设造办处。皇家拥有国内最优质的原料,从全国擢拔的优秀工匠也尽服务于皇权。同时,在制作上不计成本,务求精美,尤其在清代乾隆一朝,体现皇家繁奢气象的宫廷艺术品竞相出现。
铜器作为明清工艺品的一个重要门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将此一时期的铜炉及宫廷文房铜器作专题展览,尚无先例。适逢中国嘉德艺术中心落成,为业界一大盛事,有幸应邀举办此次“器象——牧心斋乾隆宫廷铜器及文房展”,以共襄之。志喜之余,并期对明清宫廷艺术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清 乾隆铜鎏金凤纹笔掭 长11cm 宽7.5cm 高1cm 重267g
著录:《牧心斋清禄集》文物出版社第122页
清 乾隆铜鎏金福禄寿水丞 长7cm 通高5.5cm 重226.6g
清 乾隆铜鎏金兽耳瓶 口径7.8cm 高13.5cm 重549g
清 乾隆铜洒金“事事如意”瓶 长11.5cm 通高13.5cm 重840.8g
清 狮耳兽足炉 (带原座) 口径25.2cm 通高16.2cm 炉重4192.1g 座重3070.3g
清 戟耳簋式炉 (带原座) 口径17.1cm 通高11.6cm 炉重2186.5g 座重875.6g
著录:《明清宣德炉》
明 铜浮雕云龙纹象首耳炉 (带原座) 口径13.4cm 通高11cm 炉重1263.4g 座重700g
著录: 《牧心斋清禄集》
清乾隆 钵式熏炉 (带木座) 内径19.5cm 外径21.5cm
底径16.3cm 通高35.3cm 炉重7700g 盖重1252g
著录:《明清宣德炉》紫禁城出版社第220页
明 长方素炉 长27.7cm 宽16.7cm 高6.9cm 重3412.4g
著录:《双清藏炉》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第113页
明 马槽炉 长10.9cm 宽8.6cm 高6.9cm 重1638.3g
著录:《双清藏炉》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第124页
明 大马槽炉 长17.4cm 宽10.5cm 高8.1cm 重3182.9g
著录:《双清藏炉》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第124页
明初 铜真武大帝坐像 高23cm 重1620.9g
著录:《自珍集》第55页
清乾隆 蚰耳炉 口径7.2cm 高3.4cm 重284g
著录:
1. 王世襄著《自珍集》第41页
2.《明清宣德炉》第169页
3.《吉金·明清铜炉特展》第43页
清 蚰龙耳炉 (带原座) 口径11.6cm 通高9.8cm 炉重1242.6g 座重615g
清 戟耳筒式炉 (带原座) 口径12.1cm 通高13.2cm 炉重1932g 座重762.7g
明 鎏金戟耳筒式炉 口径9.7cm 高6.8cm 重905g
著录:《吉金·明清铜炉特展》第60页
明 剔红香盒 口径7.6cm 高3.3cm
清·玉觚 口径7cm 高9.4cm
清初 洒金象耳炉 (带原座) 口径15.6cm 通高13.9cm 炉重3225.8g 座重1816g
著录:《吉金·明清铜炉特展》第83页
清 钣耳簋式炉 (带原座) 口径18.3cm 通高14cm 炉重4227g 座重2713g
著录:《明清宣德炉》第122页
清乾隆 铜豆 直径16cm 高27cm 重4080g
清乾隆 铜洒金兽耳衔环盖罐 高18.6cm 重1351g
清乾隆 铜洒金鱼龙耳四足熏炉 高 22.6cm 重2704g
后山图 宽30.3cm 长184cm 宣纸、墨、烫焰、(清)姜宸英信札
后 记
|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