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一生喜好游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国内到国外,他一生到过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正如大千自己所说,“老夫足迹遍天下”。
可以说,张大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一生的不懈游历。如果没有这些丰富的游历,恐怕绝不会有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画坛巨匠”。 今天我们从四幅不同时期的作品切入,带您重温张大千的艺术地图。Let’s go!
日本 · 江户
张大千 罗浮梦影
设色纸本 立轴
149×74cm
注:傅增湘题跋。
张大千与日本颇有渊源。1917年,他随兄长张善孖赴日本留学,学习染织,兼习绘画。1931年,他赴日本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1928年及1934年都曾赴日,与日本的关系相当密切。《罗浮梦影》是1935年或以前,张大千在日本江户所作。
张大千在题识中注明此画是仿崔道母笔法。崔子忠,字道母,明代著名人物画家,最擅仕女,与陈洪绶并称为“南陈北崔”,蜚声画坛。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钱谦益评其画是“慕顾、陆、阎、吴遗迹,关、范以下不复措手”。
《罗浮梦影》局部
张大千此幅《罗浮梦影》颇有崔子忠画风中的晋唐意趣,不囿于宋元窠臼的精神。墨色灵秀淡雅,设色清丽,有飘渺空灵之感。从人物的造型上,亦可见他借鉴了在日本常见并收藏的日本浮世绘和美人图。
中国 · 四川
张大千 芭蕉仕女
设色纸本 立轴
1944年作
66×43.5cm
出版:
1.《大成》杂志第105期封底内页,1982年大成出版社。
2.《近代中国画选》封面、图4,1982年香港集古斋·博雅艺术公司。
3.《当代美人画选》封面,1984年初版,1988年、1996年、2000年再版,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4.《张大千:三千大千》P39-40,2014年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著录:
《张大千全传》P251-252,李永翘著,1998年花城出版社。
敦煌之行,是张大千绘画生涯的一大转折点,他曾自述“中年西上敦煌,临摹石室,振千年之颓势,开艺苑之新局,气象雄伟,著色瑰丽,使人物画为之一变”。 《芭蕉仕女》即是张大千从敦煌回归四川后脱胎换骨的代表作。
此幅《芭蕉仕女》作于1944年10月,一位凤冠仕女斜倚石旁,素服静好,幽思遥想,淡妆端颜,浅靥如花。1944年大千喜作凤冠仕女,当年8月还为上清道观作凤冠仕女一幅,青城道士将之勒石立碑,为青城山添一胜景。同年12月也有一本,自题“仿莫高窟初唐人衣饰”。
《芭蕉仕女》局部
大千的仕女在经过敦煌的洗礼后,一改明清以来的纤弱,转而为丰腴健美。衣饰的刻画则极精丽之能事,刻画细致入微。此幅《芭蕉仕女》,无论是发簪上的绿松石坠,还是藏于蕉叶间的石榴裙裾,描摹工谨,敷染醇厚,尽显盛唐遗法。
《芭蕉仕女》局部
更为特别的是,此幅留白部分,大千都补以金粉,益显富丽堂皇。大千在青海曾向藏族画师学习研磨金粉,并在敦煌临摹过程中研究金粉敷色之法。此幅大千自题:“偶记唐人有锤金法,因试为之。” 可知此幅即为大千“锤金法”尝试之实例。尝见大千作山水亦有留白处锤金之法,与此幅对观,可相互征信矣。
《芭蕉仕女》落款
据《张大千:三千大千》记载,本幅《芭蕉仕女》曾经香港歌星甄妮、著名导演杨凡递藏,可谓来源清晰,传承有序。此外,是幅作品曾刊登于1982年《大成》杂志第105期,并且两度成为《近代中国画选》、《当代美人画选》两本80年代出版物的封面,足见其分量之重。
阿根廷 · 布宜诺斯艾利斯
张大千 拄杖观书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52年作
90×45cm
出版:
1.《张大千书画作品集》P112,2013年9月四川美术出版社。
2.《张大千传》插图,李永翘著,201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3.《大千世界——悦美人生》P39。
4.《张大千精品集》(二)P230,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展览:
“纪念张大千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张大千书画作品展”,河南省美术馆,2013年10月10日-16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