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首先是一位深怀儒士精神的严肃的文化人,然后才是一位对20世纪中国画做出卓越贡献的美术巨匠。
潘公凯先生回忆过:“我父亲一生可以说律己甚严,他不喝酒,不抽烟,在五十岁以前,连茶都不喝,喝白开水。”
这份近乎违反人性的自我约束力,潘天寿保持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作为一个在美术事业上有志向的人,外表看上去憨憨的,性格谦和质朴的潘天寿,在艺术上却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观点。
假设回到潘天寿所处的那个时空,一个醉心艺术的知识分子站立在茫茫荒野上,风从四面八方来,回过头,面对的是影响我们上千年的,不曾被割断的整个艺术传统;左右顾盼,是西风东渐,讨伐传统,势必以中西融合的方式变革中国画的各路时代强音;往前看,宛若搭乘一辆刚刚从封建王朝的黑洞里逃出,行驶在剧烈动荡中的时代列车,一头扎进全无参照的未知。
好在内心强悍的潘天寿不纠结。他这一生,都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捍卫中国画的独立性。
1920年代,“小鲜肉”时期的思考
“小鲜肉”时期的潘天寿
1920年,潘天寿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回宁海正学高小教书。如果说自己临摹《芥子园画谱》是他学习中国画的启蒙时期,那么在浙江第一师范的五年,就是他正式接受艺术教育的阶段,当时图画课的老师是学西画回国的李叔同,潘天寿由于不喜欢学习素描,图画课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他对中国画传统路数的偏好,从一开始就很明显。
老屋秋雨图 潘天寿
设色纸本 立轴
140×40.5cm
1922年作
广东崇正2017秋拍拍品
作于1922年的《老屋秋雨图》,倒是能体现出潘天寿的这个特质。时年26岁的潘天寿在对这张画的处理上,采用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构图样式,用墨偏浓湿,画面中山峦层叠,树木繁茂,作品基调沉静,墨色温润,虽有几分“老屋秋雨”的悲凉之意,行笔间却不乏郁勃之气。这一时期,潘天寿的绘画风格还处于酝酿期,从画面中可以看出石涛和八大的影响,但我们仍然能从画面的某些细节中,窥见潘天寿后来风格选择,艺术上价值取向的端倪。
钤印:寿
款释:“老屋秋雨,写此以应师曾属,壬戌秋阿寿。”
藏印:邓实、秋枚宝爱
《老屋秋雨图》诞生的次年,27岁的潘天寿离开教书的小学,来到上海,并结识了吴昌硕,这是潘天寿命运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通往中国画大师境界的道路逐步清晰了。
且看细节:
1940年代,杭州艺专内迁时期的教育家潘天寿
竹兰图 潘天寿
水墨纸本 立轴
139×34cm
1945年作
广东崇正2017秋拍拍品
上图《竹兰图》的上款人李锡兰曾是杭州国立艺专的学生,我们从现存的档案资料里可以了解到,李锡兰1945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41年2月至1945年8月是她的在学时间。
而这一时期的杭州国立艺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杭州告急,为了躲避战乱,国立杭州艺专师生经历多次迁移校址,在1942年夏天迁到重庆沙坪坝磐溪果家园办学, 不久潘天寿担任该校校长。
战时国内艺专内迁图 (红框内为地点“磐溪”)
20世纪40年代潘天寿与国立艺专师生在重庆磐溪合影
“粉脂价贱艳吴娘,芳草谁歌天一方。笔墨年来(谁)健者,任他胡乱说徐黄。三十四年(1945)辛夷开侯锡兰研弟鉴可。心阿兰若主持寿者于磐溪果家园。”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