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是王音为数不多的早期创作之一,曾经在1994年于中央美院艺廊“王音绘画作品展览会”展出。另一件创作于2014年的《无题》曾展出于尤伦斯王音大型回顾展中,同样极具分量。
王音 新青年 1993年 布面 油画 140×180 cm 估价: RMB 2,800,000-3,800,000
发表:《王音绘画作品1992-1994》,图版1,北京外文印刷厂,1994年1月出版。
展出:王音绘画作品展览会,中央美院艺廊,北京,1994年。
王音的创作反映出角色与环境间的复杂形式与叙事性关系,他在历史与主题之间自由切换,将传统文化情感作为心中的风景,以时代边缘的目光审视着时代本身。
《新青年》是王音为数不多的早期创作之一,不难看出,民国的土油画对他的影响。以1989年为节点,当时活跃在画坛的赵半狄、王兴伟等人都不再局限于以绘画的媒介创作。王音也在思考绘画这个概念和自身之间的关系。思考自己画画的理由。此时王音转向了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研究小时候家里的一些画册,比如颜文樑、吴作人等。他对颜文樑的印象最深,王音觉得他的作品很有意思。于是他开始思考为何我们将油画称之为“油画”。它与我们建立的途径是什么。一位中国的油画先驱,他的画与我们今天的画之间有种神奇的关系。
新青年刊物
在聊起《新青年》时,王音曾说“1992 年、1993 年我画了中国最早介绍油画及文艺的一些杂志的封面,以像《小说日报》《新青年》这样的二十世纪初的出版物为题材绘画,我画的是那种所谓的土画。”
“新青年描绘出两位身穿军装、手拿长枪的战士形象,极富民国气息。画家有意将这一熟悉的战时题材陌生化,用低纯度的色彩与画面语言营造出一种古旧昏暗的色调,从而与当代艺术的批判性保持距离。曲折的笔触渲染出一种壮烈而富有活力的时代气象。
新青年 (局部)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强调科学和民主等先进观念,王音在本件作品中以画面中的战士形象隐喻自身,使作品并没有局限于符号本身或体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而是将图像的使用首先限定在创作者的自我经验层面,从而使创作始终基于自身经历与体验。王音曾说:“编新不如述旧”,在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现实面临重新评价的1980年代,王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创作道路,用极为朴素、平实的视觉方式诠释着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
王音 无题 2014年 布面 油画 210×130 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发表:《王音:礼物》,P98-99,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星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展出:王音:礼物,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年3月29日-5月27日。
另一件创作于2014 年的《无题》曾展出于尤伦斯王音大型回顾展中,画面表现了一位头戴头巾、正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形象,这一形象曾多次出现在王音画面中。王音对可置换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的设定源自他在舞台美术专业接受的训练。在中央戏剧学院求学期间,他对先锋剧本和理论产生兴趣,认识到舞台布景在建构和阐释剧情中发挥的作用,他在面对画布时表现得像个戏剧导演,组织不同的场景,将其叠加抑或相互抵消。在艺术创作上,王音的复现方式流露出达达主义式气质:简洁、一阵见血、富有穿透力。
爱德华·霍普 Nighthawks
绘画风格上,王音的作品线条锐利,色块分明,基调偏冷,让人联想到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的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而在情感表达上,他们又不尽相同。霍普在1942 年创作的《夜鹰》(Nighthawks)描绘的是经济大萧条后紧接而来的战争,表现人们无处躲藏的孤独迷茫,一种对社会生活典型化、概括化的描绘。
无题 (局部)
而王音却不是用绘画对外在世界进行表态,而是研究绘画,对绘画自身进行反思、质疑和批判,通过对绘画史的表态来对现时代表态、对绘画现代性进程表态、对文化现代性进程进行谱系学式的考究性表态。王音在绘画中倾注的个人情感经验与对社会的观照,目的都是理清他内心对于文化本质的困惑,找到其“内在理路”。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