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是大千的一个梦,1946 年画成的《江隄晚景》,是大千对董源深切体悟后的倾心力作,也是大千上溯南宗源头极富雄心的盛年巨制,更是大千个人画史上的承前启后之作,承前是大千“上昆仑寻河源”对南宗正脉的不断追溯,启后是大千“辟混沌手”大开大合进入更加自由的泼彩世界。
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近现代
拍卖时间:12月18日(周一)下午5:0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张大千 江隄晚景 立轴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题识:
(一)南唐北苑副使董源江隄晚景大风堂临本。
(二)十年前予客故都,曾见此董元双幅画。自南北沦陷,予闲关还蜀,数年 来每与人道此咨嗟叹赏,不能自已。去秋东虏瓦解,我受降于南京。其冬予得 重履故都,亟亟谋觏此图,经二阅月,始获藏予大风堂中,劳神结想,慰此遐 年,谢太傅折屐良喻其怀。米元章尝论董源画天真烂漫,平澹多奇,唐无此品, 在毕宏上。今世欲论南宗,荆关不可复见,遑论辋川。惟此董源为希世宝。予 尚有澹设色《风雨出蛰图》,亦双幅绢,与此可谓延津之合,并为大风堂双璧。 丙戌春日,昆明湖上临记,爰。
(三)故宫藏赵文敏与鲜于伯几书,言于都下见董元双幅青绿山水,有云:近见 双幅董元,着色,大青大绿,真神品也。若以人拟之,是一个无拘管放泼底李 思训。上际山,下际幅,皆细描浪纹,中作小江舩,何可当也。即此幅是。丁亥(1947年)三月又记。
黄君璧(1898-1991)题签条:张大千仿董北苑江隄晚景。黄君璧题。 钤印:君翁
鉴藏印: 王振宇印、余庐珍藏
说明:另附有印章一对。
展览: “张大千近作展览”,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1947 年 5 月 9-13 日。
著录:《张大千近作展览目次》,第 71 号,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1947 年。
出版:
1.《大千居士画影集》,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
2.《张大千画集》,第 9 页,东方学会(香港),1967 年版。
3.《张大千溥心畬诗书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 92 页,故宫博物院(台北),1994 年版。
4.《张大千的世界》,第 204 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8 年版。
来源:王振宇夫人唐兆颖旧藏,1947 年购自上海。
张大千魂牵梦萦的《江隄晚景》
/ 1 /
南宗之祖
1945 年冬,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张大千立刻取消了原拟赴新疆考察石窟的计划,风尘仆仆赶赴北平。张大千如此急迫地奔赴故都,是为了蒐购由于战乱散落民间的古代字画,其中尤其让大千魂牵梦绕的就是一幅传为南唐著名画家董源的《江隄晚景》。
张大千所藏董源《江隄晚景》
大约早在 1938 年左右,张大千就曾经在北平见过这幅极为稀见的大幅双拼绢古画,欲购而不能,一直耿耿于怀。抗战军兴,故都蒙尘,大千闲关还蜀,依然对这幅画念念不忘, “每与人道此咨嗟叹赏,不能自已”。此番重返故都,到处打听该画的下落,经过反复奔波,大千终于在 1946 年 1 月将这幅《江隄晚景》收入囊中。
大千得到这幅画后喜不自胜,以“谢太傅折屐”的典故比喻自己的欣喜若狂。遍邀诸家题跋欣赏,可谓极一时之盛。 1946 年 2 月 16 日(农历正月十五)晚,大千即携此幅赴万寿山溥心畬居处共度元宵佳节。溥二爷见此大幅赞不绝口,应大千之请在此幅上首大书“大风堂供养南唐北苑副使董源画江隄晚景无上至宝”。
张大千所藏董源《江隄晚景》(局部)
大千对这幅董源极为钟爱,他自认为得到了被董其昌等追尊的南宗之祖。能将南宗盟主供养于大风堂中,这是何等自得! 大千是画家中的美术史家,他收藏古画是为了从中汲取营养,借古开新。这幅董源可谓大千古画收藏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件,也是对大千盛年创作影响最巨的一件。大千一直随身携带这件董源,即使在他仓促间返回成都,携家小离开大陆之际,这也是他行囊中的主要宝物。1949 年之后的张大千萍踪飘荡,而这幅董源也跟随大千由香港之印度、之阿根廷、之巴西、之加州、之台北。大千在海外由于种种原因,曾散出自己的许多古画收藏,但这幅董源却一直伴随左右。足见这件对于大千的非凡意义— 南宗之祖!最后在临终时,大千将这幅伴随半生的董源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得以永久收藏。
/ 2 /
董巨复兴
就在大千购得这幅董源的同年春月,大千在昆明湖上即依原大临摹一幅《江隄晚景》(1946 年本),自题“南唐北苑副使董源江隄晚景大风堂临本”。并长题诉及与这幅董源的前后渊源,题跋中不无欣喜自得 :“今世欲论南宗,荆关不可复见,遑论辋川。惟此董源为希世宝!”虽曰临本,然整幅青绿设色,鲜丽润泽,皴法、水法、树法、人物、鞍马皆从董源化出而又自出机杼,雍容博大,雄浑壮阔。画中绿波粼粼青山高,酒帘静处马蹄轻,一片春风骀荡。这是大千对董源深切体悟后的倾心力作,也是大千上溯南宗源头极富雄心的盛年巨制。
张大千 江隄晚景(局部)
由于受两位业师李瑞清和曾熙的影响,大千早年入手的门径是石涛、八大,兼及弘仁、髡残、梅清。在研习黄山诸家的过程中,大千逐渐上溯至元代董巨派大家王蒙,反复临习揣摩。一直到 1938 年,大千笔下开始出现董源(北苑) 的名字,缘由正是当时在北平见到这幅欲购而不得的《江隄晚景》。1938 年可谓大千与董源的关键之年,同年大千还在桂林徐悲鸿处见到传为董源的《溪岸图》。在过去,大千都是通过明清董巨派的作品,略窥其风格,至此年才接触到传为董源的实际作品。此后大千的笔下,董巨披麻皴法开始出现,题跋中也屡屡提及“北苑法”。抗战时期的敦煌之行,壁画大构图给他的历练培养了他“大匠”的气度,更滋养发展了他在山水画上的深厚内功。1946 年入藏这幅董源再次激发了大千血战古人的勃勃雄心,曾经自谓“予得《江隄晚景》、《潇湘图》后大悟笔法”。1946 年大千在昆明湖上终日摩挲原作,体悟笔法,将此前所有的学养融会贯通,终于以自己的理解完成这本《江隄晚景》。
张大千 江隄晚景(局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