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与消极
天才和怪蛋之间
需要时间来定判
创造者未必身与其荣,事也寻常。
——吴大羽写给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学生的信函,被看作是一份艺术启示录
如同许多艺术大师的际遇,他的艺术和思想在生前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在他死后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他是一颗被遗忘、被发现的星(吴冠中语)。吴冠中还曾这样书写自己的恩师:“吴大羽是杭州艺专的旗帜,杭州艺专则是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旗帜,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如此看来,吴大羽是一面旗帜。
“大师的大师”——吴大羽 杭州国立艺专教师证
由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的《吴大羽》画册中有题为《把他摆回他应得的地位——赵无极访谈记录》的文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艺术家是被贬低被忽视被遗忘的……
如果说在学校任教期间,吴大羽的创作完全是入世的“为人生而艺术”。他精湛的技艺、富有人文精神关怀的巨幅历史和现实题材的油画创作,享誉当时的画坛。如《船工》《井》《岳飞班师》等,可惜原作已毁,“连照片都没有留下”。那么,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的后期创作则是出世的“为艺术而艺术”。
2017西泠秋拍
吴大羽 瓶花 60x50cm
布面油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
说明:此画作为市场已知艺术家仅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力作,可视为中国抽象艺术之原点。
出版:1.《吴大羽1903-1988》 P28,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1996年;
2. 《吴大羽师生展》 P6,大未来艺术有限公司,1996年;
3.《中国油画开拓大师——吴大羽画展》 P83,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
4.《吴大羽》 P49,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吴大羽》 P33,大未来画廊艺术有限公司,2006年;
6.《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吴大羽》 P26,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7.《吴大羽作品集》 P133,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刊载:《联合报》,载《赵无极感念恩师,欣赏吴大羽画作》,附赵无极观看本拍品参加展览时的现场照片,1996年。
展览:1.“吴大羽师生展”,大未来画廊,台北,1996年1月-2月;
2.“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年3月-4月。
《联合报》上有关赵无极在展览上观看本拍品的报道
中国抽象艺术之原点
五四以来美学精神转型之奠基
具有启示性的先锋创作
市场已知艺术家仅存一九五〇年代力作
吴大羽《瓶花》
2017西泠秋拍祈望之作
此次西泠拍卖所呈献的吴大羽油画作品《瓶花》正是其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的作品, “画是心灵感应的自然流露,感受的瞬间迸发,自由自在,任何人也无法再现,连自己也不行,我是画了就算,从不计其命运。”吴大羽曾如是说道。是时难以被理解被认同的抽象艺术之路荆棘满满、前路未知,但作为中国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一个文人,一个艺术家在那样的时局中仍然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胸怀与气势。画中的瓶花在抽象中虽有具象的影子,却是吴大羽抽象艺术创作伊始阶段的作品,是其抽象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是中国早期抽象艺术的萌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色彩
块状的用色,用比较硬而宽的笔,可以掩盖暖色的出现,造就了一种表现主义。
“我们画画人都知道,蒲蓝很容易脏,它的感染力、发酵力很厉害,你用一点点,它就铺展开来,很多颜色抢不过它。而且这个蓝属于冷色调里的极致,你加一点点紫它往暖里跑,你加一点点白它往冷里跑,颜色非常敏感,用这个颜色的时候一般都会很小心,一管蒲蓝很长时间都用不掉的,但是我看吴先生用大量的蒲蓝,用这个颜色用得非常棒。”
——周长江
整个画面,色彩丰富却不杂乱,艳丽新鲜却不失优雅,每一笔都像是带着秩序感,营造了一种让人为之心生欢喜的欣欣向荣。
笔触
画面不在局限在颜料的平涂,艺术家开始用“心”去配色,去创作,颜料的“此起彼伏”仿佛彰显了画笔主人内心难以掩饰的兴奋。
他的笔触安排得跟画面的主要线条一致,加强了画面的自然的和谐感,无须借助于勾画轮廓线就能改变笔触的方向。
如他所喜爱的塞尚作品一般,《瓶花》显现出一种思考过后的秩序感和恬静感,而不是有些印象主义作品往往看起来纯属机智的即兴之作。(结合时代背景,我们也可想而知吴大羽当时创作时的谨慎和深思。)
构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