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和林风眠共同证实了中西绘画融合之路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这是另一条中国传统绘画继承与创新之路,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文化有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无限空间。对于学贯中西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中西文化的碰撞,只会更加突显中国文化的无限生机和本色。”
1990年2月吴冠中与林风眠在香港太古城寓所
吴冠中的水墨行程始于1975年,他走过了三十余年的探索路程。其间,1986年至1990年,吴冠中66岁至70岁的时候,他的水墨画进入全新的自由创作高峰期。这个时期,他饱经沧桑的艺术灵魂得到彻底舒展.他狂热地追求艺术的热情与能量得到空前自由的释放。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後,他的身心获得极大自由,加之前期从未停息的艺术探索的经验累积,这5年成为他一生绘画创作最多、出版画册最多、办展览最多、文集出版最多的时期。《黄山日出》便创作于这一时期。
Lot 2621
吴冠中(1919-2010 ) 黄山日出
136.5×67 cm.
镜心 设色纸本
1986年作
题识:一九八六。
印文:吴冠中印
著录:《吴冠中全集VI》第74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说明:此画收录于雅昌艺术网吴冠中官方网站在线展53幅代表作品之一。
RMB: 4,000,000-6,000,000
吴冠中曾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雄奇的黄山很早就与画家结缘。清代“四画僧”之一的渐江和尚(弘仁)由武夷返故乡新安後,“岁必数游黄山”,其印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清朝另两个画僧石溪与石涛,也都喜欢黄山。时至近现代,黄宾虹曾九上黄山,自名“黄山山中人”;刘海粟曾十上黄山,并以泼墨画黄山著称。当代山水画名家如张大千、创“新金陵画派”的傅抱石、亚明等也都曾以黄山为师。张大千在台湾还有题画诗记其黄山画缘:“三作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暗复明。”
吴冠中在1973年应邀创作《长江万里图》时就与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等到过黄山写生,後又多次登临黄山,黄山各处美景成为他丰富的创作题材之一。
《黄山日出》局部1
吴冠中认为东西方艺术如同爬山,一个从东爬,一个从西爬,爬到高峰必然殊途同归。为此,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的吴冠中,“两家门下转轮来,摸透了双方的家底,发现愈往高处走,东西方艺术的本质愈显得一致,油彩或墨彩工具之异不是中西艺术的关键。也因在油画中趋向概括、洗练,也因油画工具先天不足,难于表达各样感受,而同时运用水墨挥写”。
《黄山日出》局部2
进行油画民族化探索三十年的吴冠中,已经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抽象美的绘画理论,心中凝缩了黑白灰三方净土,这为他水墨画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十年水墨行程中,他逐渐走出水墨画“移植”自己油画的影子,最终使他的水墨画真正走向独立与创造的现代之路。这一大跨度的飞跃正是在1986年至1990年间实现的,这一时期吴冠中创作了一大批别具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水墨画,震动了世界。
Lot 1986
林风眠(1900-1991) 南天门
67×66 cm.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林风眠。
印文:林风瞑印
来源:协联 (新加坡) 拍卖,中国书画拍卖,1994年1月16日,编号37。
展览:“第三届(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美术馆,2012年10月。
著录:
1.《名家翰墨•林风眠特集》总第24号,第121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月。
2.《百代风范•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作品集》,第221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RMB: 2,800,000-3,800,000
林风眠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後的现代绘画的营养,将所学融入中国文化。此种特色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但基本的审美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美与和谐、内在抒情性。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