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从《秋江待渡图》的无款再谈仇英作品鉴定

2017-12-16 08:05:44 网络

从《秋江待渡图》的无款再谈仇英作品鉴定  

图1 仇英《秋江待渡图》

  图2 《秋江待渡图》仇英印鉴

  图3 《罗汉图卷》(局部),呈现典型的仇式技法

  图4 仇英《雅集图》的右上有明显被挖款的迹象

  图5 仇英《桃李园图》虽然被挖款,但人物的技法结构呈现典型的仇英风格

  图6 《松泉高士图》对屏的款识墨色、印鉴印色都较新,显然属后添

  图7 《松泉高士图》(下)与《秋江待渡图》(上)林木的主干画法和结构安排完全一致

  图8 《松泉高士图》与《捉柳花图》(北京故宫)、《道统万年图》(台北故宫)的人物表现一致

  图9 《秋江待渡图》的人物鞍马画工较细,树干较粗

  图10 《秋江待渡图》的人物、渔船、山石采用差距巨大的粗细线条

  图12 仇英《秋江待渡图》的松树表现

  图11 《秋江待渡图》的人物

  谈到仇英的作品,很少有人不知道《秋江待渡图》(图1)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国宝的形成”,正好展出此作。从整体到局部,笔者均不陌生,但看到原作后,还是有点出乎意料:一者没想到篇幅如此之大,居然双拼绢;二者没想到很多笔法如此粗率。

  《秋江待渡图》并无款识,仅在作品下部的左右边角,钤有三方仇英印鉴,具体方位安排如图2。

  无款作品,在唐宋元时代,习以为常,但明中期之后却是罕见。仇英作品的无款现象,学术界和收藏家似乎不太重视,但这是仇英研究领域无法回避的话题。虽然笔者曾经聊过,但还是愿意以《秋江待渡图》为契机,再次絮叨絮叨。

  目前看来,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作出判断的,是清初的安岐,他在《墨缘汇观》说:

  每见十洲所作,凡临摹前人者,皆不书款。

  那么,安岐的判断可信吗?

  我们先看看他的藏品。从《墨缘汇观》得知,安岐收藏的仇英作品共18件,目前已经现世约有8件,其中包括《秋江待渡图》(上有一方安岐藏印),全数留藏中国两岸,也全数真迹,这不打紧,最要紧的是,每件都精彩非凡。可以说,在仇英作品的鉴赏领域,安岐的眼力、眼界,清初几乎无人可匹。这8件作品中只有《秋江待渡图》无款。显然,孤品难证,安岐当然不会这么傻,他敢这么判断,证据或许还包括尚未现身的其他藏品。不过,从存世的真迹排查,确有26件无款(包括无款后添款、挖款、裁切)的作品全属摹古时期,仅台北故宫博物院便占有7件。问题是,仇英的摹古作品不低于110件,大多署款。可以说,在多数人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安岐提出“摹古无款”的学说,无疑拓宽了思路,其意义非同小可,但是,言其“凡临摹前人者,皆不书款”,似乎夸张了点。

  仇英的摹古,是其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履历。其时间大约始于1540年,直至去世的1552年,主要馆居在项墨林家,也交叉来回于陈官、周六观居所。而《秋江待渡图》的表现,以王诜为主,也有李唐、刘松年诸家影子,应属摹古作品。画中的四个边角钤有项墨林的六方藏印,说明此作在项家完成。

  为什么仇英不署款识,坊间传说是为项墨林作伪卖画。当然,也只是传说,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依据现有的资料,无款的仇英摹古之作,其现状包括三种类型:

  一、无款。这类作品,保持无款原状,有的已归入仇英系列,如《罗汉图卷》(图3);有的却还被当宋元画看待。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