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是 20 世纪最典型、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形态。摄影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知视角,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整个世界,包括人类学、物种、甚至宇宙等不同方面的了解与认知。
在19世纪80年代的西方艺术收藏市场即开始关注摄影作品。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视觉艺术形式,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国影像市场的起源较之西方较晚,最早可追溯到 20 世纪 90年代潘家园的旧货交易,后来开始逐步进入到画廊、拍卖市场, 2006 年秋,华辰举行了其第一场影像拍卖专场并坚持至今,华辰也是唯一一家坚持做中国的影像专场拍卖的公司。
纵观中国影像拍卖市场十几年的发展,影像收藏市场表现出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特点,但是影像拍卖市场整体体制还不成熟:相应的史论基础不完善,标准收藏体系不健全,重要的摄影博物馆与美术馆缺失,一些名家名作缺乏市场认可等多种问题亟待解决。
北京华辰艺术中心于12月9日主办了影像艺术品收藏研讨会,邀请多位嘉宾从学术和市场两方面深入展开探讨中国的影像收藏。
艺术头条对这次研讨会进行了全程直播,请点击查看回放:影像收藏研讨会(上) 影像收藏研讨会(下)
影像收藏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影像艺术品收藏的专题研讨会由华辰影像创始人李欣女士和谢晓冬主持,应邀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赵迎新、摄影和历史影像研究者陈申、张明、杨红林、祁庆国、曾璜、仝冰雪、刘阳等,收藏家王珺、刘云志,泰康空间艺术总监唐昕、河南全视摄影画廊创始人罗勇、北京泰吉轩画廊艺术总监卢骁、中艺摄影学校校长杨书娟、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史民峰等,以及《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一书的部分作者和出版社代表等。
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在开幕致辞中将华辰11年的影像拍卖历程用六个字做了总结:小生意、大事情。他表示“影像的收藏比天价更有意义”,因此华辰将致力于搭建一个学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中国影像研究交易平台。
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致开幕词
甘学军之所以将影响收藏称之为“小生意”是因为中国的影像收藏一直落后于国外,而这其中有许多不可避免的客观原因:1837 年摄影术即面世,可直到1902 年摄影图片才以新闻的形式与国人见面,1937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将影像列为重要收藏门类,而此时的国内正经历战乱。截至2017年,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的摄影作品已高达150多万件。而国内每年举办的国际影像展览依旧为数不多。
雅昌艺术网通过研究华辰2006年至2017年历届拍卖成交总额及历届拍卖成交率可发现中国影像收藏拍卖业已由最初的百万元时代开始稳步向千万元时代迈进,可如何才能进入亿元时代呢?
华辰历届拍卖成交总额曲线表与华辰历届拍卖成交率曲线表
雅昌艺术网深度分析影像拍卖市场所占拍卖总体市场份额较小,发展不繁荣的现状后将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摄影作为一个新兴艺术领域,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而言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
二,影像本身的可复制性,成为了阻碍其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影像技术的成熟与器材的普及,逐渐冲淡着影像艺术品的稀缺性;
四,学术界对影像艺术的研究程度不够,学术根基不牢固;
五,在市场方面,除了老照片外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影像(尤其是录像作品)细分市场;
六,市场的持有量不稳定,影像可能被复制售卖;
七,原作保存条件及状况不稳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在研讨会上提出了不同于以上七点的新想法,他认为中国从知识系统上排斥技术,因而不认为摄影也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价值观转变的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科学技术发展纳入艺术。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就当代影像的现状与发展发言
摄影是独立的艺术媒介和创作主题,它拓展出了自身的语言系统。这一语言系统让摄影不仅仅是一个真实镜头的记录,而变成了一种艺术手法的呈现。在西方,摄影和艺术的历史是同步行进的,而在中国的艺术史板块研究中摄影部分出现了断层现象。
这一断层出现的首要原因是以博物馆为代表的的公立机构没有担负起其应有的责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杨红林表示影像是中国民族的共同记忆,而目前中国影像的研究、收藏主体却在民间。国博收藏了大量的捐赠为主的历史照片,可影像的地位并不高,图片只是博物馆国家历史叙事行为的一个工具,是展览时实物缺少时凑数的配角。对于图片研究不够重视的现状使得公立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国内缺少国家级的影像博物馆为影像拍卖市场制定比较完善的体制。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杨红林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