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引得凤凰鸣好音——作家与塔里木

2017-01-23 09:11:36 

作家贾平凹到塔里木油田体验生活已经过去了20年。贾平凹之后,一批又一批作家走进塔里木,成为瞩目一时的“文学现象”。文学名家走进塔里木,是几十年来石油文学活动中的亮点之一。这些著名作家、诗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塔里木油田采风,写出了许多颇有影响的作品,有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有的入选中学课本,有的选为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上世纪90年代,塔里木石油会战轰轰烈烈,可以说是陶冶人心灵的大熔炉。石油系统的作家路小路曾经做过贾平凹在长庆油田体验生活的向导,已经成了朋友,就趁势登门沟通,建议贾平凹到塔里木石油会战一线去看看。贾平凹说,他正处在创作的转型期,很愿意去油田获得新的灵感,于是就有了1996年的塔里木之行。

贾平凹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在风沙中登上当时国内最深探井的钻探平台,看打钻工人的劳动,参观泥浆台、井场机房和出井的岩屑。在前线工作点听工人讲述奋战沙漠的故事,给许多工人写下“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励志”、“奋斗”之类的小片儿毛笔字。他采访会战指挥部指挥、副指挥和地质专家,说:“会战领导人身上有着一种浩然正气,在这里能体会到什么是党的领导,什么是社会的主旋律。”在基地座谈中他说:“以前我到过长庆油田,但这一次来塔里木,对我触动很大。到这里以后,感到一个作家确实微不足道,这儿的工人身上那种豪气别的地方没有,我感觉是英雄主义,对灵魂也是一次净化。”又说了一段很有特点的感受:“我把塔里木石油精神概括为三个方面:一、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二、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三、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了解这三个方面,才能进一步了解石油人。我想写点东西,把石油人的精神告诉给世人,塔里木人的精神应该贯通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去。”离开塔里木的时候,为贾平凹开了几天车的司机与他紧紧拥抱,留恋不舍,眼里涌出了泪花。

得知贾平凹在塔里木参观、采访,时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的翟泰丰说:“贾平凹与石油工人产生了共鸣,作家的眼泪和石油人的眼泪流在一起了,流出的不仅仅是眼泪,还应该是诗。”果然,贾平凹题为《走进塔里木》的充满诗意感情的散文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贾平凹提笔写文奇崛突兀,文思文句自出机杼,少见眼熟的语文式造句,又自如浑然,读来新鲜有味,短篇文字尤其如此。他写什么人什么事,那人那事就融进“贾氏风格”。

说了贾平凹,再说陈昌本和雷达。陈昌本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又是知名作家,是电视连续剧《渴望》的策划人、编剧。他率领中国作协采风团去塔里木油田采访,评论家雷达和作家张平都是成员。不久,陈昌本写出了《走近塔里木的年轻人》《骆驼精神赞》,雷达写出了《依奇克里克》《乘沙漠车记》,作品没有拘泥于对石油人艰苦环境里劳作奋斗的一般赞颂,而是视点高远,厚实厚重,叙事感人,提炼深邃,有深刻的挖掘和启人的哲思。

陈昌本平易近人,说话和气,看不出一点儿领导的架子,像一位和善的老记者,亲切又恭敬地与油田作业区管理者、基层工人和沙漠运输人,拉家常一般询问、畅谈,倾听他们的故事,探究他们的感受。他手托笔记本,随听随记,生怕漏掉什么,虔诚得像求知的学生。他记录记得细致,文章便写得真实鲜活。在塔中沙漠道路上,他无意中碰到一位机房值班长,妻子在四川自营创业,已有上百万资产,妻子要丈夫离开塔里木回乡赚大钱,丈夫却把妻子动员到了塔里木,与他一起为石油创大业。望着这对夫妻笑开花的脸,陈昌本眼窝子都热了。雷达的《依奇克里克》《乘沙漠车记》两文,影响广泛,受人瞩目,在记写见闻中多有广阔的发挥和理性的冶炼,文章有着沉甸甸的厚重感。

已故著名诗人雷抒雁去塔里木以后,写了一篇广为流传的散文《彩色的荒漠》,并创作了总题为《情动塔克拉玛干》的12首短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直透心灵。如今,雷抒雁远我们而去,而他为油田的题词“天风人生,动地事业”、“天地有正气”和他的组诗,依然与塔克拉玛干同在,与塔里木石油人同在;塔里木的漠风,塔克拉玛干的胡杨,依然吟咏着他的诗、他的歌。

雷抒雁在参观中曾经说:“沙漠并不是想象的一片浑黄,身临其境才知道沙漠的真实。沙漠油田的多种色彩,不能不令人遐想。”他的这种感受就是引发写作《彩色的荒漠》的动意。这篇作品写塔里木油田自然环境的恶劣、单调,写塔中油田、克拉2气田,还写石油工人“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人生观和胡杨昭示给人类的精神,表达了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彩色的荒漠》在《人民日报》发表以后,被选为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分析试题。这令塔里木石油人多了一重高兴,甚至作品开头一句“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也让库尔勒的万众百姓生出一种别样的感受。

访问塔里木的名家中,有的暂时没有写出作品,是为撰著计划中的作品做准备,但是他们在访问、座谈中说出了许多富有启示性的话语,令石油人颇感亲切、鼓舞,也是石油企业文化的一个个亮点。与塔中石油工人座谈时,作家何建明说:“荒漠油田流动的是沙,流走的是油,留住的是人,留下的是魂。”这句话概括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石油人的奉献精神,却不是人们平素说惯了的字眼儿,是他体悟石油人精神的新颖表达,也成为精彩评价油田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