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西安·初见

2017-01-24 08:37:42 

“落叶满长安”时,入西安。吾不能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毕竟总有一两瓣花,飘然入眼。

——题记

西安/长安

来到西安,想到唐朝,想到长安,进入繁华乡愁。

清楚记得1990年之初,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听到唐朝乐队高唱“梦回唐朝”,十万人的体育场同声和唱。歌唱中,许多人泪流满面。是夜,举目见星,不见长安。那一刻,我真切地知道,唐朝远去,不可挽回;那一夜,我确切地断定,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长安回望绣成堆”的唐朝梦,那是一个盛大的繁华远梦,一如当年孔子的周公梦。

长相思,在长安。长安不见令人老。再忆长安已太迟。“中国梦”,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自盛唐之后的又一次创世雄心,最大声地说出了大唐之后的历代中国老百姓的内心声音。国人想象与憧憬的复兴情景,大致说来,就是像唐朝那样的“百族聚居,万国来朝”,不外乎长安城“九五之尊,天人合一”的样子,“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样子。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眼下,中国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滞雨长安道”,还是“雪满长安道”,都不能阻止我族复兴鼎立的步伐。我们的一只脚,已趟进长安一片月……

西安/西京

我到西安后,手机发出的第一则信息是:我已从北京到西京工作……朋友们接到信息后,有的惊奇一声,有的打个问号“西京?”我的确是把西安当西京的。小时候,听奶奶说西安,都叫西京。西京附近有佛教圣地法门寺,法门寺有舍利子。西京有唐僧,他西行十万八千里,“引慈云于西极”,取回来的经,就在西京,他在西京的大慈恩寺,译出佛典75部。这正好适合我的“修炼”。

我多次来到大慈恩寺,来到大雁塔南面玄奘铜像下,看着四面八方的人在那里拜谒。我去过玄奘圆寂的玉华山玉华寺,感受中华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交融。斯时,斯地,我默诵着玄奘翻译过来的《心经》。据说,《心经》是玄奘于公元前649年在大慈恩寺翻译并命名的。一个人译来的著作,为一代又一代人诵持,为亿万人诵持,那真是无量功德啊。真好,中国有西京。

西安/延安

毛泽东,一代伟者。他在延安,生活了13年。我猜想,他曾无数次地站在延安的土地上,向南张望。站延安,望西安,思长安。谋宏图,费思量,最难忘。

毛泽东在延安创造出的“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点睛结穴”之处。中共这条巨龙,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点睛”之笔,“潜龙”成为“飞龙”,一飞冲天,龙行天下。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扎根于群众的土壤里,根深蒂固,开花结果,绵延长久。

水西安/山西安

南面是父亲山秦岭,中部泾渭分明,汇入母亲河黄河。西安,是水做的还是山做的?她像山还是像水?西安,是阴柔西安还是阳刚西安?西安,是杨贵妃的西安、华清池的西安?还是秦岭的西安、华山般的西安?

以秦岭、华山为背景的西安城,龙盘虎踞,磅礴大气。高耸的华山是属于男人的,身藏地下的秦俑是属于战斗的。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卧虎,还有唐太宗胯下的六骏,那是血肉之躯,是石头之精,更是力量之神。使西安在世界所有城市中最具古城范儿的那四方城墙,顶住了千百年来西北的长风呼啸,它给人的感觉是雄关豪情,无关小桥流水……西安,是阳刚西安。

西安,又是水做的西安。道家祖书《道德经》说“上善若水”。道家尚水,贵隐,性阴柔。到秦岭、到终南山,可以隐居避世,可以修身养性。道家圣地楼观台在西安。进入楼观台的众妙之门,可在无水处观水,于无为中有为。老书上说“八水绕长安”。好水,从秦岭七十二峪流出来,从《道德经》里流出来,绕长安,润长安,养长安,成就长安。因为水,所以西安为西安。“长安水边多丽人”,西安成了个美人窝子。《红楼梦》中说过,女儿都是水做的。

周公庙有一副对联:临流水犹听古乐,遇崇山若仰大贤。西安得佳山丽水、智山仁水,是水西安也是山西安。好水好山滋润三秦大地乃至华夏的儿儿女女……

文西安/武西安

山水有形,文武有象。西安,是文西安?还是武西安?我到西安后,常常这样发问。

一出门就碰到汉文、碰到唐文,遇见《美文》,这使我神情恍惚,不知今夕何夕;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不小心就踩到了李白的鞋子、碰着王维的帽子,亦不知我为今人古人;在西安的饭桌上,遇到的书法家、作家最多,人家出手,且文且章,让我心卑形惭,像当年的白居易一样,真切感受到“长安居,大不易”。

《诗经》中,保存有秦地风土的气息和人民的歌唱。“车同轨,书同文”是从这里出发,向全中国推广开来。一部《史记》的作者,是不远处的韩城人,他树立起一座无法逾越的汉文丰碑和精神标杆。唐诗如水如空气如食物,已经融入国人的血液与基因,成为中国人文化性格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于当代文化版图上的西安,艺术家的传承与坚守,以及累累硕果,就更不用我再来饶舌了。西安从“文”,收山水灵气跟古今精华于笔下,出手不凡,有从娘胎里带来的气象,谁也夺不走、学不像。“文西安”,当之无愧,像大雁塔一样,像西岳一样,令人仰望。

且慢!西安的另一手,武的一手,谁敢小觑?西安立身关中平原,南有中国的父亲山秦岭,北有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是南上北下、东进西出的兵者必争之地。这里有粮可供,有险可守,有水可用,有人可使。这里多兵事,出兵法,成兵家。秦人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大中国自此成形。国学大师钱穆说:中国的兵役制度,是“兵农合一”,表现在:一是汉代的方式,寓兵于农,全农皆兵,在生产集团里寄托武装;一是唐代的方式,寓农于兵,在武装集团里寄托生产。汉唐两代的“兵役制度”形成于秦地,基本的内容沿用至今,以铜墙铁壁的形式维护着古老中国的金瓯,护佑着长安城里城外的太平人。与这里有关的军事家就太多了,英雄气长,杀气亦重,且不一一列举。说西安是“武西安”,同样当之无愧。

西安,成全文人,也成全武人。西安中心有个鼓楼,鼓楼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圣地”,北匾为“声闻于天”。西安的确是文武盛地。

老西安/新西安

西安的老城墙,是明代建成的,周长13公里多一些。城墙上的“凹”如远山近岭的峪与谷,城墙上的“凸”像近山远山的高低峰。

“凹”可曩括,“凸”则显现。我喜爱在城墙上散步。行行复行行,春夏复秋冬。走不厌,行不烦。透过“凹”“凸”城垛,回望国之故都老长安,看李白惊叹行路难的大秦岭,看大雁塔影,看七十余座帝王陵,看这里的砖头瓦块都成了精……

透过“凹”“凸”城垛,喜看国之大城新西安横空出世,“长安古道马迟迟”变成陆空立交四通八达,新丝绸之路起点已从老丝绸之路起点再出发……

透过“凹”“凸”的城垛,亦看出中国源远流长的秘密:远山近山,气象相连;前水后水,一脉相承。

噫!老西安,新西安,都是我心中的美梦与温暖。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