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稻香里的乡愁

2017-02-12 08:27:52 

竹溪朋友李江发来了一组微信《稻香里的乡愁》。打开视图,一大片一大片成熟的稻田,金灿灿、黄艳艳地匍匐在土地上,乡村宁静的时光扑面而来。湛蓝的天空下,奶声的童谣响了起来:春风又绿了/柳树叶儿垂了/布谷歌声响了/妈妈出门打工了/阵阵秋风黄了/成片稻谷熟了/雁儿声声催了/妈妈就要回了/宝宝心儿醉了。

听着“盼妈妈归来”的童谣,我落泪了。

而更让我心酸也温暖的是:我看到了女人们在田里割稻、男人们在田里脱粒的场景,我在男人们“嚓嚓”的扳谷声中又一次流泪。我不知是因为看见了遥远的故乡、想起了童年,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但我知道,乡愁在那一刻,深深打湿了我的心。我即刻给李江回复微信:“那稻田、那歌谣已经让我心醉,看着、听着眼睛已潮湿了,乡愁已洇心了……”

我对李江提出了一个请求:能否在回乡时让我去田里割会儿稻、扳会儿谷?李江答应了,他回复道:“你对家乡的爱,已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了竹溪……”

离别鄂西北郧阳已半个多世纪了,迄今为止,我都把原府署所属六县(市、区)均视为故乡,同属十堰的竹溪当在此中。

9月,怀着深深的乡愁,我踏上了竹溪的土地。

乘一辆越野车边走边看,两天穿越竹溪八个乡镇。当汽车驶入泉溪镇红岩沟村时,道路右侧的河谷呈现出一片金黄,路边的农家正在田里割稻、扳谷,李江让车停了下来,兴奋地喊道:“梅老师,快,扳谷子去!”感谢李江惦记着我朴素的心愿。当我跑着、跳着进入田间,当我小心翼翼拿起镰刀割下青色泛黄的稻秆,当我吃力蹩脚地一下又一下地扳着谷粒,一种久远的感动在心中沸腾起来,多么熟悉而遥远的记忆呀!庄稼和泥土的青涩、潮湿之味,父亲母亲苦之楚楚、累之楚楚的身影,儿时从卷曲的稻叶里捉虫子的嬉戏……久远的时光一起涌上心来。

而一种没有预期的更大的感动,出现在我们到达中峰镇同庆沟之时。

同庆沟水墨丹青般出现在我们面前。

白墙、青瓦的农舍一幢挨一幢,屹立在一片金灿灿的稻田中间,郁森森的青山,呈环状耸立在村庄的周边,英雄般守护着同庆沟的日子,一条小溪从村庄潺潺流过,几只鸟儿在树枝上鸣翠,同庆沟宁静得如一缕山野的呼吸。

走进村庄,大街、小巷,房前、屋内、场院,全都干净得一尘不染,家家门前都放有分好类的垃圾袋,即使在稻子收割季节,村路上也未见一枝一叶的凌乱。农家的门外或堂屋正墙上,大都悬挂着牌匾、字画:“家道酬和”,一个大大的“和”字居中,浑圆而喜气;“善曲高奏”,一个大大的“善”字,连结着吉祥如意;“百善孝为先”,一个大大的“孝”字,承载着千年的德性……

站在村边,只见远远近近的民宅山墙上,都赫然写着硕大的“勤、善、孝、德、礼、信”等彰显民族文化精髓的文字符号。我倏忽感到,我们走进了一个传统文化回归的乡村。

在同庆沟,许多人家把家谱或族谱中的“家规族训”做成匾额、漆牌,庄严、显赫地挂在屋内或矗在院里。我们在“刘家老院”站立了很久,怀着敬意,默默地读着桐漆木牌上书写的刘氏“家规族训”——

父慈子孝兄友弟家,不得有萁豆相煎之行为;敬老尊贤敦亲睦族,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明理尚义入孝出悌,不得有悖反伦常之行为;慎终追远光宗耀祖,不得有辱没门风之行为;崇法守纪爱国爱家,不得有祸国殃民之行为。

村支书徐业林告诉我们,刘家是清代乾隆年间从湖南迁来的一户人家,后来成为当地大户,至今出了不少仁人贤才。读着刘氏家族这些守护百年、千年的“规训”,我在无比的敬意中思忖:中华民族,几千年筚路蓝缕走来,不就是这些“家规族训”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正大光明?无数普通生命不就是遵循着这些“家规族训”,成就起生命的意义?

徐业林说,同庆沟珍藏有古代家谱的人家有三十多户,每家都把家规祖训抄写上墙,作为行为警钟。随行的竹溪朋友付修平说,不完全统计,整个竹溪有四百多户人家保存有古代家谱。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是一个惊人的现象!曾几何时,我们进行了长时期的传统文化的消解程序,一个原本以家谱、宗祠文化温暖民族前行的文化惨遭破坏。当家谱、宗祠在这片大地上消失殆尽时,我们的精神安在?心灵何寄?

在历史与现实千回百转的纠结之后,同庆沟人乃至整个竹溪人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出口,他们要让埋在岁月深处祖先的力量赋予生命新的意义。从2012年开始,竹溪政府因势利导,在全县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他们把搜集到的古代二十多家名门望族和大户人家的家规家训与现代文明对接,合理归并,在竹溪文明网建立全县统一的家规家训数据库;他们制作出一万多份家规家训字画、牌匾,然后把这些字画、牌匾赠送到城乡七千多个家庭;立家规,修族训,建村规民约,讲身边好人故事,在竹溪已蔚然成风。

一批“慈母孝子”“好婆婆”“好媳妇”“竹溪好人”等家风典型,再现着传统美德温婉的光辉。带着公公出嫁的王大芝、赡养娘婆三家老人的左清香、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照顾孤寡老人的柯玉楚等,一批孝道典型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我惊叹,古老的文明在这里居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居然如此深刻地连着天地人心,连着祖先的岁月,连着深深的乡愁。

在村庄的一块展板前,我们停了下来。展板上贴着考入各类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学子照片。今日同庆沟,童蒙养性、热爱自然、敬仰知识、自强不息,已成为年轻人的生命历法。

在这个众声喧哗、纷乱并置的时代,竹溪人敬重传统文化的立场和安静的创建态度,使竹溪的乡村建设与众不同。

站在同庆沟刚刚收割完毕的稻田中央,我留了个影。金色的稻田在眼前延伸,郁郁青山在身后巍峨,袅袅烟云在林间飘飞,那一刻,我觉着氤氲烂漫的乡愁直逼我心……

我想,这会是我对同庆沟永远的记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