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那片血色记忆

2017-02-14 09:55:11 

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痛穴,位置就在“歌唱二小放牛郎”歌中主人公王二小牺牲的地方。当目光触摸着大石头上那摊酱紫色的血痕,我心灵深处不由迸发出一种难以忍受的疼痛。

怎么能不疼痛呢!孩子牺牲时毕竟才只有12岁呀!

12岁,正值年少,天性活泼,会让我们立即想到自己的晚辈。他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天文讲地理讲今古人事,或者与同学与玩伴于校园内外快乐地嬉戏玩耍。可二小家穷啊,穷得无房无地,一家人只能住冰冷的山洞,他也只好跟着爸爸靠给有钱人家放牛过活。后来,他爸爸妈妈又因病无钱医治,相继离世,二小成了形单影只的孤儿,并且继承了他爸爸唯一的遗产——放牛鞭,小小年纪就做起了放牛娃。

然位卑未敢忘忧国呀!这中华民族数千年遗留下来的优秀基因,也同样注入了王二小稚嫩的血液,滋养了他幼小的心灵——在那个狭小的地段,他以智慧和勇敢上演了一场“一个人”的“抗战”。那片血痕,据说,就是当日本兵发现上当后,用刺刀挑起王二小摔死在大石头上后流出的鲜血洇成。后来,尽管岁月流逝,风浸雨洗,那血痕却从未消迹,就镌刻般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这血痕是天地的记忆,是对凶残和暴行的控诉,也是留在中华民族苦难史页里的一笔血债!

多么悲惨而又悲壮的一幕啊!望着那片血痕,我的心在颤抖,在哭泣,同时也禁不住地在追问:

当年那个用刺刀挑起王二小狠狠摔在大石头上的人,究竟是日本兵,还是甘当狗腿子的汉奸卖国贼?!人们尽管无从查考,不得而知,但良知会提醒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中国人,在心灵深处需进行一番沉重而认真的思考:国弱民穷,必遭欺凌;心散魂垢,难逃落后。弱肉强食,落后真的是要挨打的呀!

记得我一次去云南腾冲,那里曾经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处圣地。那片已经废旧了的机场,曾经起降过美军的空中“飞虎队”,被称作生命线的中缅公路也横卧在那里。也是腾冲,听当地百姓讲,在抗日战争中还有一段难以抹去的记忆:那一年的那一天,县城里的6万多人,包括警察、官员、男人,竟被192名鬼子兵赶得如惊弓之鸟,四散逃奔,其中也包括时任县长在内。幸好有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血性志士及时站了出来,他自任县长,立即组织民众殊死抵抗,很快就赶走了日本兵,夺回了县城。据悉,这位志士名叫张好问,此前只是个无职无位的读书人,时年他已经62岁了。

张好问,王二小,一南一北,一老一少,无疑他们都是备受敬重的志士仁人。如今,天下并不太平。如果有一天重遭国难,我们将何以待之?

问这里的山,山以石明志,握紧了拳头;问这里的水,水以瀑为言,趋身而赴——峭崖上,犹如悬挂起一个昭示的惊叹号,活灵活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