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春节,与时代共舞

2017-02-21 10:15:14 

在当今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文明的转换期,一些传统年俗逐渐失去了依存的载体,而一些新样民俗又应时而生。今日之中国,我们显然比任何时期都应更为从容和珍惜地对待节日习俗

春节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每逢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会汇成一股滚滚的春潮,无论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人们思乡的情感和团圆的脚步。春节有着太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价值观。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春节的俗称,来源于古人对季节、收成、天象、历法的认识以及时间的意识,是农耕文明孕育出的文化之果。春节流淌着中国人的文化血脉和文明基因;蕴含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着家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递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春节像是一次家对游子的召唤,也是一次游子对家的眷恋,从而衍生出一种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中国式的人文关怀,这一价值取向在春节的所有民俗事项中得以尽情释放。凡是有利于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的寓意此刻都会给予追慕,对生命及家庭可能造成伤害的寓意则给予避讳。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要祭祀缅怀祖先之德,表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也祈盼祖先保佑人生幸福、国家安康。人们认为只有生命长久、人生安宁,才能在希望的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幸福。

团圆是春节主题,团圆不仅是以家庭团聚的形式出现,更具有实质性的情感内涵,春节是亲情和真情的流露。随着春节喜庆团圆的气氛伸展,人与人之间互相拜年祝福、请安、问候,贺年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正是这种真情的升温,使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节日里得到美妙的升华,人与人的情感愈发融洽,人与人的友谊愈发加深。春节集中展示出中国人的真善美。孝心、爱心在绽放,人情、春意在生发。美好的人情、美好的春色、美好的习俗、美好的性情……尽情舒展。

最勾人魂魄,最温暖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大年三十,在中国人的心中,除夕这一天必须要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只要是流着华人血脉的中国人一定都会领悟到那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魅力。回家,要在家里吃那顿团圆的年夜饭。这一顿饭并不在于豪华和奢侈聚餐,与其说是一次物质生活的享受莫如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盛宴。这顿饭凝聚了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咀嚼和回味上千年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对美好愿景和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宇宙自然和衣食父母的虔诚感恩敬畏,对国泰民安和家庭团圆的永恒企盼。至今,团圆美满的年夜饭仍是大多数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年标志。按照老礼,这是一道人神共进的晚餐,逝去的亲人都会被“请回”,实现一场慎终追远辞旧迎新家族式的大团圆。

春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和价值观的载体,质朴的中国人不迷信宗教中的彼岸世界,也不奢求上帝那里的美丽天堂,他们执着地信奉自己的家,热爱自己的家园。圆满的家才是最完整的家。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如此看重家庭团圆。其实不止春节,几乎所有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包含家人团聚的主题。这种团圆心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其中包含丰富的民族审美特征、文化特征、心理特征、生存特征。春节中团圆的主题最符合中国人的节日思维特征,这其中体现出中国人于绝望之中仍不放弃希望的旷达人生态度和民族生存信息,是坚忍不拔民族精神的呈现,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春节系由农耕时代的习俗而来,在历史长河中春节民俗的形式和内容都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只要生活在变,民俗就一定会跟着变。古人在生活中有了蜡烛,元宵节就出现了花灯;生活中有了神荼、郁垒,过节时就有了贴门神之风;生活中出现了秦叔宝、尉迟敬德,门神上就换了两位大将;生活中出现了纸张,节日里就有了名刺、贺年片;生活里发明了火药,节日里就有了爆竹的时兴;生活里通行了货币,节日里就有了压岁钱;生活里有了手机,节日中就有了短信拜年;生活中有了电视,除夕夜就有了春晚;生活中有了电子商务,节日里就有了“抢红包”……人类社会生活的大小变化都会及时且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节日习俗的细枝末节之中。它总是与历史共进,与时代共舞,既有承袭,又有创新,不断被深深地打上生活变迁的烙印,在变迁中不断获得新生。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当今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文明的转换期,一些传统年俗逐渐失去了依存的载体,而一些新样民俗又应时而生。生活会让很多传统习俗落伍,科技会让很多传统年味“出局”。今天的春节正处在一个节日仪式繁简并举,新旧文化相互渗透,城市与乡村相互融汇,陋俗与良习竞相并存的阶段。其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健康与腐朽共处,有益与有害并列,文明与愚昧兼有。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农业文明的文化活动逐渐式微,新的文明的文化活动尚未形成,节日文化的构建显然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国家昌盛,节日兴旺;国家衰弱,节日淡觞。今日之中国,我们显然比任何时期都应更为从容和珍惜地对待节日习俗。我们不能只想着坐在传统的板凳上回味“古老”,还要站在时代的高台上展望未来。让我们的节日既有传统的年味,又没有不合时宜的陋俗;既有温馨的人间亲情,又没有物欲的礼仪负担;既饱含传统文化的气息,又没有铺张奢靡的习气;既赓续千年的节日文化,又绽放出时代文明的礼花;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民族节日文化品位,又引领当代人价值观的导向。让春节在时代的洗礼中以原生态的形式实现更新与超越,以新生态的形式放射出时代光芒。

当代人的任务是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放大优秀文化的精华部分,善于在传统民俗与时代风尚之间找到契合点,不断为春节注入新的民俗文化元素,增加新的文化内涵,让新民俗接地气,让春节黏着人民大众的生活,与时代精神共舞。

总之,节日不只是放假,过好春节需要有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寄托。恢复老民俗固然必要,而与时俱进衍生新民俗也十分迫切。过好中国人自己的春节,民俗工作者义不容辞,更需要每个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