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美丽,持久的

2017-03-03 08:00:52 

太行大峡谷有好几条,我来到了林州的太行大峡谷。

景区入口处,环列着几尊山峰,座座美丽。其中一座,以万丈崖壁示人,崖壁以层层岩石垒叠而成,色泽赭红。峰巅像宝塔顶一样渐次缩小,缩小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坡面。同一坡面清一色一种植物,另一坡面又是清一色另一种植物,十分神奇。视觉感受,只有一个字:画。在这里,自然的意志和人的意志太相似了。

随着景区的深入,我发现,过去几十年我都把“刀砍斧削”这个词用错了,真正的刀砍斧削般的峭壁在这里。有一半的崖壁都是直上直下,没有坡度。所以,昨天看到的红旗渠的很多渠段,还有从照片上见到的郭亮村的公路都无法修筑在山坡上,因为太行山常常没有坡度,只有垂直的高度,只能在峭壁里面凿洞。

林州市有十几个乡镇,有一个乡镇全部都在太行山大峡谷里,这个乡镇叫石板岩镇。石板岩镇通向外面的世界有一个壑口,叫鲁班壑。有人说,因为林州有太多的工匠,所以把这个壑口用祖师爷的名字命名。我猜想,应该是这个壑口很陡峭,像是鲁班用斧头砍削而成,故名。

有一座山峰,正面是一个非常规则的长方形,两个侧面又是很对称的两个长方形,顶部几乎又是一个平面,只有背面的一面是连着其他山峰。它呈现出来的整体形象就是一口硕大无朋的箱子。记得三峡有一个箱子岩,那么箱子山就在太行山里了。

我在谷中之谷桃花谷,看到了最碧绿的水,这是从太行山深处流出的清泉。很多地方号称有绿翡翠一样的水,即使有也是从前有吧。现在绿翡翠一样的水,只有桃花谷这个叫黄龙潭里的水才最有资格叫绿翡翠了,因为它绿得那么纯净,绿得叫人那么放心,因为它没有被污染过。

“太行天路”是个景区名。车行太行天路,我只敢遥望远山,不敢近看脚下的大峡谷,因为那是壁立千仞,那是万丈深渊。西藏的路也叫天路,那只是海拔高,它险在空气稀薄和严寒冰冻。这里的天路,是突兀而起拔地而起的大山腰或大峰顶上的路。车停了三个景点。一个叫天境,无需多言,人在上面徜徉,无异于在天庭走动。第二个叫平步青云,云在脚下雾在眼底,对于有恐高症的我来说,就像走在天空的云彩上一样叫人胆战心惊。第三个叫梦幻谷,可以看到最大气磅礴最多姿多彩的大峡谷了。

太行天路的沿途是有一些村庄的,房子用石块垒墙,用石片当瓦,一座房子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可谓千秋基业。当地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民谣的意思是说,石板岩的民居由石头组成,石板岩人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叫人想不通的是,山民为什么要住在山上,山上有什么值得他们坚守。地是那么的狭小瘠薄,只能种点玉米或土豆。最重要的是交通不便,上天无门,入地(山下地面)无路。

石板岩镇全镇人口不超过1万,散布在4垴8崭28条深沟里。垴有多大,崭有多高,沟有多深多长,不得而知。不足万人,却居住在326个自然村里,平均每个自然村不到30人。进山出山仅有两个通道。从山上走下鲁班壑要拐70道弯,从山下攀上鲁班壑,要走80道弯。还有一个通道叫刘家梯,上山5里,下山7里。

20世纪70年代,国家修公路进山。90年代,石板岩乡延伸修筑乡村公路。在全乡3000名筑路民工里,有两位自告奋勇的八旬老翁。他们是韩家凹村81岁的陈锡明,西洋平村85岁的石春有,都是20世纪4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他们的家都在距工地30多里的山上。直陡陡的山路,一天一个来回,早上5点钟往山下走,晚上11点钟回到家中。省里的领导问:“你们为什么要来修路?”老人回答:“为自己!”

太行山出产玉米、土豆、山楂、核桃,更盛产精神。

王相岩是太行大峡谷中主要景区之一。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王者相者居住过的地方,被称为王相岩。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少年时被父亲送到商都西部的林虑山与平民奴隶在一起生活。武丁生活在下层社会,学会了劳动本领,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很快就和奴隶傅说交上了朋友。傅说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奴隶。武丁继承王位后,很想起用傅说,但是,起用一个奴隶,何其难哉。不知历经了多少斗争,施展了多少计谋,最后才让傅说当上了宰相。傅说就任宰相后,竭尽文韬武略之才,花费三年之功,辅佐武丁把商王朝推向空前发展阶段,史称“武丁中兴”。共同推进了商王朝空前发展的这一王一相的居所王相岩,则被誉为“太行之魂”。

刚进大峡谷谷口那会儿,导游说起谷文昌。我问大峡谷与谷文昌有什么关系。导游说:“谷文昌就是这里的人,就是石板岩镇郭家庄南湾村的人。”再放眼车外,镇街两旁的路灯杆上都挂着谷文昌的相片,相片下面还有一行字:太行之子谷文昌。有什么样的土地就会奉献出什么样的人物。谷文昌的爱民之心像大山一样仁厚,谷文昌的廉洁自律像大山一样挺拔巍峨。2009年,谷文昌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福建东山建有谷文昌纪念馆,这里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另一座谷文昌纪念馆又在他的南湾村故居前破土动工了。

小小的石板岩镇,早在2013年就已落成一座扁担精神纪念馆。该馆纪念的是石板岩供销社职工的“扁担精神”。石板岩供销社于1946年7月成立,供销社职工用扁担挑去山民生活必需品以及生产资料,再用扁担把山民的农副产品挑下山。他们挑着担子走遍4垴8崭28条深沟,包括攀登鲁班壑,翻越刘家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如今,山民一个电话,他们会用汽车送去需要,个别偏僻不通车的村落,他们还会用扁担挑过去。

人工天河红旗渠,修筑在大峡谷以东的太行山东麓,石板岩乡的群众是参与者,他们也是红旗渠精神的创建者。这里是扁担精神的诞生地,是谷文昌精神的肇始地。所以说,这里有一谷的风光,这里更有一谷的精神。这里的风光震撼人,这里的精神更加震撼人。风光的美可能会被淡忘,精神对心灵的熔铸、淬火、升华,或许伴随此后的整个生命历程。(李专)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