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建构文章之美

2017-03-18 08:08:14 

汪曾祺的文章我是爱读的,其对于中国文章的传统,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年初读了汪曾祺的《蒲桥集》,此册散文集让我颇为吃惊的地方,乃是汪先生的《自序》。这篇序文不到2000字,但已把自己的散文观、成书的缘起以及书名的来由讲得清清楚楚。更为难得和让我惊讶的是,汪先生在这篇自序中,还谈及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和当前散文的现状,可谓极具见识。特别是谈及中国散文的传统,仅二三百字便已道尽,乃是大家手笔也。此种胸怀和气魄,我还是初次见识:“中国是个散文的大国,历史悠久。《世说心语》记人事,《水经注》写风景,精彩生动,世无其匹。唐宋以文章取士。会写文章,才能做官,别的国家,大概无此制度。唐宋八家,在结构上,语言上,试验了各种可能性。宋人笔记,简洁潇洒,读起来比典册高文更为亲切,《容斋随笔》可为代表。明清考八股,但要传世,还得靠古文。归有光、张岱,各有特点。‘桐城派’并非都是谬种,他们总结了写散文的一些经验,不可忽视。龚定庵造语奇崛,影响颇大。‘五四’以后,散文是兴旺的。鲁迅、周作人,沉郁冲淡,形成两支。朱自清的《背影》现在读起来还是非常感人。”

汪曾祺的这段言论,乃是一个人的文学印象。由此忽然想起了几年前读过作家张宗子的一篇类似的序言。张宗子的这本文集名为《空杯》,书前的序言不长,也同样谈到了他对于中国文章的认识,很是简洁和精彩。在此文中,张先生历数自己喜爱的文章家,从庄子到魏晋南北朝的嵇康、阮籍,再到宋代的苏东坡,都是极佳的;唐宋八大家是历代文章的典范,韩愈、王安石、柳宗元都是好的,这其中他又重点谈了韩愈文章对于自己的一番影响;近代散文作者,他受鲁迅影响最大,此外还有何其芳。文末,有一段十分华彩的私人推荐,堪比汪先生的那一段议论:“我在多年前的一首诗中写道:在人的世界为人,是我的幸福。用汉语写作,是一个写作者的幸福。世界上很少有一种语言,像汉语这么优美、静雅、丰富、细腻、深刻,而且强大有力。它的画面感,它的音乐性,它的柔软易塑,它的准确犀利,让我只有庆幸。这是经过无数天才熔铸过的语言,是从庄子、列子、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杨雄、三曹、嵇阮、庾信、李白、王维、杜甫、韩愈、苏黄和周邦彦、姜夔手里出来的语言,是唐诗、宋词和元杂剧(特别是《西厢记》)的语言,是《红楼梦》的语言。对汉语失望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绝望。”

汪曾祺和张宗子都是文章家,他们对于中国文章传统的认识,简短、利落、清爽。孙郁也曾写过一篇序文,对于理解中国当代散文别有思路。孙先生是鲁迅研究专家,他特别欣赏汪曾祺和端木蕻良,“像汪曾祺,就杂取种种,是自成一格。汪氏举重若轻,洒脱中是清淡之风,颇有士大夫的意味。”端木的文章,孙先生曾当我的面提及过。在这篇序言中,他对端木以特别强调,认为其分量不在汪氏之下:“端木晚年的散文炉火纯青,不被世人看重。”

文章之好,首先在于文体的鲜明。文体鲜明者,乃是脱去了影响的痕迹,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独立思想的。为此,孙郁也列出了自己欣赏的一段当代作家的名单:“被世人喜欢的散文家多有特有的文体,鲁迅、张中行、汪曾祺、孙犁无不如此。当代有文体特征的作家不多,能在文字中给人思维的快乐的人,大多是懂得精神突围的思想者。李健吾、杨绛、唐弢、王蒙、谷林、赵园、李长声在写作里贡献的都是新意的存在。”而我又从这段话中获得启发,想起了今年在编完自己的文集《读抄》后,也曾写过一段体会:“这些年读来读去,深感白话文章自兴起以来,能够做好文章的,实在是屈指可数的。鲁迅是我最爱的会写文章的高手,沈从文、汪曾祺师徒的文章,宛若天成,甚为好看;钱锺书、杨绛夫妇的文章,凡下笔处,均可见高妙;废名独树一帜,颇有得道之味;还有朱自清、丰子恺、台静农,或清秀,或精致,或苍郁,都是常读常新的;顾随、缪钺、俞平伯、浦江清,以随笔写学术,也显文章之美。晚近以来,张中行、金克木、黄裳、孙犁、董桥诸位,声名均显,却是仁者见仁,各取所爱。这其中的有些书与人,是我心向往之的,故而多有流连。”以上提及的几篇序言,均在极短的篇幅中谈论文章之美。从这些不同作者名单和谱系之中,传递出了一种私人化的重建文章之美的意识。

探讨文章之美,角度各异。但从不同的读书谱系的背后,往往可以看出许多几近相似的文学面孔,也有一种渐趋一致的精神维度。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史话》中谈及中国文章,以为好的文章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人,因此,我们读文就是读人。一篇好的文章,其背后站立着的,应是一个既健康又现代的知识分子形象,面目应是可亲、可敬,甚至是一种可爱。陆文虎的《我对世界说》便是一篇很好的文学随笔,切口小,气象大,所谈乃是作者对于中国文明的一己态度,传递出一种谦虚开放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而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明中积极一面的阐述,令人感到振奋。如此,我们再来欣赏张宗子的文章《梦中的忽必烈汗》,也是相似的感受,这位身在异乡的中国作家,心静气古,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亦不吝啬对于现代文明的赞赏。可谓见识通达,文章温润。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文章之美,便是建构精神之美。就其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对于我们每一具体个体的真实生活的反思与建构。因为当我们谈论历史人物之时,其实便是谈论我们自己。记忆是最珍贵的精神体验,我们建构记忆,就是建构精神世界,也还是建构道德文章。

建构文章之美,就是建构文学的尊严、文人的风范,建构一种新的精神内涵。汉语的世界如此之美,正如张宗子之感叹,这么优美、静雅、丰富、细腻、深刻,而且强大有力,我们自应珍重。但在我以为,它的美丽,还应是展现一种自由与独立的精神韵味,也应是有着科学与文明的现代情怀。今日之文章,乃是既有古朴之态又充满着不息生机。这种文章之美,便是操持汉语者的意义和追求。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