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四月的村庄(外一篇)

2017-04-05 08:39:04 网络

四月,村庄没有了春天的羞涩,许多庄稼已经成长,麦子的坚韧裸露无遗。道路两旁的杨树,已长满了饱满的叶子。它们已向大地投下了清爽的阴凉,让劳累的农人随时坐在树荫下休息。

四月,大地就要被金黄的麦子覆盖,坚韧的麦秆支撑麦子走完最后的道路。四月,麦子没有了春天的调皮,没有了绿波的荡漾,静穆着,等待农人收割。走在金黄的麦地边沿,忍不住采下今年的第一穗麦子,用两只手掌揉碎,低下头用嘴吹跑麦壳,剩下坚硬的麦粒,你不由赞叹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捏几粒放在嘴里咀嚼,麦粒的坚硬对抗着牙齿的闭合。终于有一粒碎开,一股麦子的微甜掺和着少许的芳香在你的口中漫延,然后沁入肺腑。此时你会真切感到村庄是坚硬的,你的心灵会猝然收缩。你会为自己曾经的一句怒话而心虚。此时的村庄不是你曾经想象的柔软,可欺。它的骨子里有着难以磨灭的钢。你再回头瞭望你的村庄,村庄在一片绿荫的包围中,偶尔露出一处房角的尖锐。村庄已经完全没有了初春时的柔弱,委顿,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不允许任何事物侵犯,目光炯炯,逼视着田野,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在他的目光里,任何一颗庄稼的生长都在他的审视里。

麦子就要熟了,熟得那么干净,麦秆也是黄的。这个时候夹杂在麦子里的草那么显眼,它们处在了尴尬的地步,脸红红的不知所措。那些草真没有想到麦子们熟得那么快,它们想在麦子的掩护下走完一年的路程,结果半途而终。麦子熟透了,从根到茎通体金黄,麦芒炸开着,尖锐而锋利,拒绝任何小丑。拒绝任何鄙视村庄的人。此刻把头低下来的人是离村庄很久,归来又戴上了伪装面具的人。

四月,你才能真正了解一座村庄的质地,了解它骨子里的坚毅。虽然绚烂的野花,葱茏的草木,为它披上了多彩的外衣,村庄温暖而包容。但它有力的呼吸,升腾着的生命的蓬勃,以及不言不语的虔诚,都是我们永远跟着它走下去的理由。它铁骨柔情,令人仰慕追随。很多年了,我们在它的庇护下,繁衍生息,种瓜插柳,趟水过河,仰望蓝天,静享村庄的恬淡与安详。

四月,村庄是坚硬的。即使天空下雨也是直来直去,没有了春雨的缠绵。田野上的风,也是说刮哪里就刮哪里。田野上裸露的任何一块土,都具有尖锐、固执的品性。有过乡村生活阅历的人,都经历过秋风的无情、寒冬的凌厉。其实,那都是真正的乡村品格,憨实,而不忍让,看似柔软,却博大包容。尽管我的乡村,曾经贫瘠,荒废,沉寂,茫然,破烂不堪,曾一度失去过尊严,但它的骨子里却有深沉的期待。它的内在刚毅,是乡村人永居的理由。

近年来,人们的欲望从城市蔓延到农村,病毒一样侵蚀着乡村健康的肌肤,打破了乡村自然的生活秩序,宁静了千万年的乡村突然骚动起来,改变了原来的节奏,变得焦躁不安。乡村包括土地不知所措,茫然。面对这接踵而来的灾难,我们只能呼唤与坚守。无论我走到天涯或海角心里的底气十足,因为身后有一座坚硬的村庄。

农舍

我觉得人类百分之八十的人,与农舍有割舍不断的情感。无论我们旅行,或爬山,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农舍,就会倍感亲切。这是我五十岁以后,经常出现的一个感觉,我觉得很多人也会有同感。

也许是因我们在农舍里居住过,生活过,农舍生活的经历,刻骨铭心般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一处不大的院落,掩映在杂树无章的浓荫里。土炕挨着乌黑的墙壁,在一侧的墙壁处放着一张红漆方桌,桌子上放着简单的梳子,镜子,油灯。由于家境贫寒,我们的父母一再强调我们使用镜子时要小心,生怕摔碎了。我有过镜子摔碎的经历,那是我们兄弟二人争夺时镜子掉在了地上摔碎的。后来,我们被父母责罚。

农舍,就是这样简单,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最边上的那间房屋放着收获的不多的粮食,为了避免耗子啃噬,粮食放在瓮里。有几件农具紧靠着粮仓。中间那屋,有的做了厨房。孩儿时期,我们在地上爬来爬去,那里有数不清的尿涡。我们耐心地玩着自己简单,毫无启示的玩具时,妈妈匆忙地做着晚饭。农舍里,几件生活的必需品,填充着房屋的空间。我们在农舍里生活了一年又一年,听不到外面的消息,心地没有受外来情绪的干扰。

农舍的小院,更是简洁,不大,围墙也是竹篱笆。门是几个简单的木棍相插,为的是拦截野猪。小院里生长着几棵榆树或槐树,也许还有一棵香椿树。树是自然长出的,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院子里的一角有一个鸡舍,鸡舍的门敞开着。清晨,鸡依次从鸡舍走出来。傍晚,鸡依次走进鸡舍。走进走出,没有一个鸡抢先。这就是农舍,朴素,自然,再加上主人的淳朴,好客,一座简单的农舍就可以饱含着浓浓田园之乐,在那里生活上百年也不厌烦。一座农舍,如果单独坐在山坳,左右没有热闹的邻居,更显孤单。但它的孤单具有了使人惊诧的美。

德国作家黑塞有一篇名作《农舍》 。当他与家乡的农舍告别时,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感,把这幢房屋画在了笔记本上。黑塞说,“无论我身居何地,我都会在迎面吹来的湿润的风中遥念我的家乡,那低矮的农舍。我这样的人,一个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乡愁。但我懂得乡愁。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他有时爱异地的农舍爱得把心留在了那里。

一座农舍它的魅力也许在于它的极简,以及它的主人极简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一切都是简单的,简单的思想,简单的行为。他会感染你,让你从闹市的繁杂里脱出身来,种地砍柴,放马牧羊,在微弱的灯光里计划明天的事情。

我爱农舍,无论在哪里遇见,我的心潮就剧烈地翻滚。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