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阿蓬江春色

2017-04-11 09:59:22 网络

阿蓬江位于武陵山腹地,地处重庆黔江。

俯瞰祖国版图,阿蓬江犹如一条绿丝带,日夜奔流,蜿蜒向前,汇入滔滔的乌江。阿蓬江是乌江上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黔江的母亲河。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一条美丽的阿蓬江滋养着大山深处万物生长,养育着两岸世世代代勤劳质朴的人们。

阿蓬江上风雨廊桥

风雨廊桥,也被当地人称为黔江濯水风雨人行桥,它紧连黔江濯水古镇,像一弧漂亮的彩虹,卧在阿蓬江上。阿蓬江,土家语意“雄奇、秀美的江”。它长三百零三米、宽五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质结构,桥上建有层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回廊斗拱、气势非凡,别致、壮观。

早春,天蒙蒙亮,远山在云雾中慢慢透出五彩缤纷。

窗外,江面上小鸟的脆鸣平添了阿蓬江的幽静。远眺,廊桥上却是另一番忙碌穿梭。有挑着扁担,箩筐里装满码得整整齐齐的绿油油的青菜,特别是带有紫绿白三色相间的鱼腥草,当地人也叫它折耳根,不仅好吃,据说还有很好的去湿气去火作用。箩筐里的鱼腥草根须上还带着赭红色泥土,“新鲜还是野生的”,从桥的一头赶往桥的另一头,不一会儿已出现在叫卖的集市上。

中午时分,廊桥上过往的行人中,有手拎食品、水果的,有妇女牵着孩子,大包小包五彩斑斓,有步履匆匆,也有不紧不慢往返的身影。

廊桥为路人提供了遮蔽风雨的场所,也是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在大山深处行人们的休憩之所,更为两岸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

傍晚,余晖渐渐隐去,桥上几步一盏的大红灯笼亮成一条路径,为夜晚的阿蓬江平添穿越时空般的悠然浪漫。古镇上的人们似乎已习惯把闲暇时间搬到这廊桥中来。打个招呼如相遇亲朋,三两老汉凑到一起闲聊,都市里司空见惯的手机在这大山深处早已不是新奇,清晰的网络信号连接起山里与山外,最新的时讯在指缝之间闪现,成为廊桥上人们相互分享的重要文化资源。

似乎不管天气好坏、时间早晚,生活在阿蓬江畔的人们都会在廊桥上的雕花护栏边眺望远山近水,往来的日子就这样悠然地过着。这景致,让我想起多年前读过的一本畅销书——《廊桥遗梦》,也看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改编的电影。故事并不复杂,讲的是女主人公与一名摄影家在一座廊桥邂逅的一场爱情,书中描述的廊桥很美,更是因为爱情,廊桥充满浪漫的色彩、纯美的神圣向往;而眼前,这宛如世外桃源的武陵山腹地,在这大山深处,潺潺的阿蓬江上的风雨廊桥,它不仅有美丽的爱情故事,还有讲不完的人生故事。她的美更丰富更饱满。

阿蓬江边红军渡

沿阿蓬江顺水而行,在濯水古镇西面的阿蓬江边,立有一块写着“红军渡”三个大字的石刻。巨石之后,便是阿蓬江宽阔的水面。

站在当年红军渡口,八十多年前红军在此渡江的故事再一次被忆起。红军渡也叫黄泥沱渡口,这里的江水记录着八十多年前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由此渡江攻打彭水的经过。

贺龙曾四次到黔江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要西渡阿蓬江,贺龙选择了黄泥沱渡口,这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渡口,当时,渡口水面宽达一百余米,水深流急,红军没有渡江工具。

贺龙找到了当年在黔江买马时结识的两位船老板,在他们的协助之下,立即召集五十多名船工,组织到十七条木船,组成了为红军摆渡过河的船队。“过河时,大船一次载四五十人,小船一次载二三十人,船工们得知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顾不上休息和吃饭,硬是在天黑前把几千名红军官兵和骡马安全送过了阿蓬江。”当地文化部门的同志介绍。

在红军渡江的过程中,当地百姓接受了红军的宣传和主张,也被红军将士爱护老百姓的行为所感动,不少人主动拿出草垫铺在船底,让红军的骡马顺利渡江。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加红军的场面。

“过去这里是当地人过阿蓬江的‘生活渡口’,也是黔江到彭水的必经之路。”现在,三一九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互通至红军渡,这三条交通大动脉在红军渡形成了交通枢纽,近在咫尺。当地农村公路也实现了村村通、户户到。渡船交通虽已成为历史,难寻当年印记,但红军精神却在当地留了下来,并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此情此景,油然感慨。记得,在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的主题宣传中,我曾在西南一带寻找拜谒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和数个红军渡口,一路上倾听到当年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写下纪实作品《信仰的高地》。如今,在纪念建军九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站在当年的红军渡口,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作为军人更加懂得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赓续红军传统,不忘初心,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而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不正是前辈牺牲奉献的希望所在吗!致敬,阿蓬江边红军渡。

阿蓬江两岸油菜花飘香

镶嵌在武陵山腹地的黔江,犹如一枚七彩宝石,初春,阿蓬江清澈的江水有鸟儿嬉戏,交错的河流小溪,潺潺流水,轻轻吟唱;江的两岸,高高低低的山坡上,是满眼绿色依依,青翠欲滴。清透的春意里,飘进心蕾的是黄灿灿的油菜花香。远山,土家族寨里传来山歌《六口茶》的小调,悠然曼妙。你听:(男)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男)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你的那个妹子噻今年有多大?(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一十八。讲的是一个土家青年路过一个土家竹楼,看到有一位漂亮的土家姑娘,于是,借路过喝茶与姑娘搭讪。这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行走在山脊上的古老民族,虽经历多次迁徙流动,却保留着特有的文化和民俗,传递着坚韧、善良、勤劳,传承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们敬畏土地,善待生灵,遵循“天理良心”的道德。夜晚,高远的天空下,月光皎洁,好客的土家人总是聚集在燃起的篝火旁高举酒杯,跳起流传千古的摆手舞。这宛如世外桃源的地方生活着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也用勤劳质朴创造着美好生活。

走进冯家街道中坝社区、中塘乡现代农业产业园、石会镇中元村生态扶贫搬迁示范村,万亩果园,姹紫嫣红,崭露出勃勃生机。花农们细心地除草浇灌打理。在这个扶贫乡,我们见到了乡长——一位年轻干练的小伙子。乡长姓张,他告诉我,从学校毕业就在这个乡,今年三十七岁,在这里工作二十余年了。他向我们讲解着各类花色品种的特质以及对市场的考量,讲着乡政府在党的扶贫好政策下,如何抓住机遇,制定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远大规划和农民看到的希望和尝到的实实在在的甜头,一脸的自信。

初春,走进扶贫乡茶叶生产基地,正是采茶季节,武陵山的怀抱,清澈的黔江水的滋养,这里的茶是真正的没有污染。目睹采茶的姑娘媳妇正巧手如织锦,采撷着嫩绿的新芽,品上一口刚刚采下在茶园里炒制的新茶,不仅有新茶的清香,还有大山醇厚的味道,沁人心脾。这一刻,让人忘却时空,流连忘返。

走进黔江,犹如走进世外桃源般的美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有现代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文化的汇聚,随着祖国发展建设和国家扶贫政策力度的加大,聚焦脱贫攻坚、抓住机遇、绿色发展,黔江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熊熊篝火,翩然的劳动舞蹈拍手舞,蔓延在乡间山坡、房前屋后的油菜花香,土家寨子里的炊烟,惬意悠然的生活,萦绕在武陵山脉阿蓬江两岸,也飘进相遇到此情此景的我们的记忆里。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