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的心灵和思想的一种活动,也是人生中的乐事雅事。北宋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黄鲁直此语,并非是指一个人会不会说话,长相漂亮不漂亮,而是暗喻不读书,无底蕴、底气,清高和清醒逊于他人,只好奉承人家,胁肩谄笑。
读书能使人明理,读书也能使人迅速进步,书读多了,读通读透亦能使人摆脱俗气,提高修养,提升境界。一个人为什么会落伍?会俗气?最根本原因,是这个人不读书或不肯读书。“江郎才尽”是世人熟悉的故事,江郎少年聪慧,见景善咏,见物能赋,这样一位天才,就是因为他在成长的岁月中缺学习,少充电,才沦为一个反面例子。
少年时期,我也不爱读书,贪玩调皮,好与人斗,骨子里有野气,浑身是刺。步入青年后,我爱上了读书和写作,尤其是读书,使我从一个蒙昧的顽童,渐变成了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渐变成一个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不该做的人。我觉得,读书就像一济补药,长期服用能滋补心灵和大脑;就像一把剪刀,能修删身上的缺点和陋习。书就像海洋和群山,它的博大和雄俊,能让我懂得自己的渺小和贫乏。如果要说读书有什么体会,那就是书让我觉悟觉醒,让我除陋习、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读书使人知耻,当然现在也有读书人不知耻,这个特别让人遗憾。
我从16岁开始迷恋读书,至今已有35年,我与书的缘分和故事可谓多多,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第一件是刚参加工作进工厂那会儿,当时我是个学徒工,拿钱少买不起书,为能读到好书,我常去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离我们厂很远,一个在城之南,一个在城之北,为了不让心灵挨饿,我一下夜班就骑着自行车去,一趟将近两个小时,一来一回就是四个钟点。我在图书馆里一泡就是一天,中午三个馒头,或者抽身出去吃碗面,这样的读书生活,大概维持了六年,六年中风雪无阻,在那里我读了无数部中外名著。
第二件,是我在厕所里读书的故事。那时因为家里拮据,为给父母省下灯钱,我常在晚九点之后溜出家门。离我家最近,灯光最亮的地方是一间厕所,因为厕所里的电灯是公家掏钱,所以对我而言,这一盏灯是渡我到达知识彼岸的长明灯。我在那里经常长时间地捧读哲学、美术、历史和文学。我读诗歌,诗的芳香让我忘掉了身在何地;我读散文,散文的优美使我沉浸难拔;我读小说,小说的悬念令我深追穷探,一直追到雄鸡晓歌,东方既白。那盏灯,让我认识了黑戈尔、费尔巴哈;知道了但丁、巴尔扎克。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是慰藉心灵陶冶情操的事情,读书的过程,也是和高人对话的过程,与高人交流思想,交流情感,吸纳高人的良方益见。比如苏东坡中年之时读《庄子》 ,立刻心灵神通,敬佩之至,认为这本书就是为他写的,他心中久积的话全被庄子说出。比如袁宏道夜读徐文长诗集,读着读着突然叫妙叫绝,打破宁静的夜,把睡下的童仆都惊起。读书读到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境界,入心入肺,与书共舞共蹈。
在我看来,中国的所有大家,几乎无人是死啃书,他们都视读书为快乐之事,为形体放假、精神享受之时。在中国以读书为享乐的故事极多,其中以李清照夫妻的读书故事最有玩味。赵明诚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太学作学生,每月可得生活费,每次一拿到钱,夫妻总会立刻跑到相国寺买碑文买古籍买水果,回家后,夫妻俩相对展玩评读咀嚼,一面剥水果,一面赏碑文吟诗文,再煮上一壶香茗,雾气袅袅,书香袅袅,空气中有朗朗的诗文声,有夫妻俩和谐的打趣声,真是让人羡慕。
读书是需要有毅力的,因为人的学问和思想,都是慢慢怀胎滋长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它不同于发面,更不同于吹泡泡,读书从来都没有暴发户,“文化”两个字,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积累积淀。读书也是讲兴趣的,越有兴趣,越是迷恋,读书的收效就越高,反之,往往事倍功半,就会今天读明天忘,毫无触动,难以成为自己的财富。读书需要坚持,最忌一曝十寒,读书可以量少一点,但不能长期不读,长期不读人会心锈、脑锈、口锈。
这个世界没人可以不读书。读书可以用大脑眺望远方,眺望未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