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宽厚的情感,在我们读过的书中,总会遇到关于母亲的文字,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请与我们一起重温那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感受那些伟大、温暖的母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王 静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毕业九年,高中的记忆已渐渐远去,唯有《触龙说赵太后》里的这句话深深刻在心里。
《触龙说赵太后》里,赵惠文王去世后,太子丹接位,因年幼便由其母赵太后听政。秦国趁机攻打赵国,赵国不敌,便向齐国求援,齐国要求赵太后幼子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发兵。赵太后不肯,多位大臣劝谏均无果,左师触龙最后说服了赵太后,解了这一难。彼时,我对触龙的说话艺术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赵太后真是一个缺乏政治远见、蛮不讲理的人,如今再看才明白,她不仅是一国太后,更是一位母亲。
女儿早已远嫁燕国,她又怎么舍得再次骨肉分离,让幼子长安君“质于齐”。她知道,这一别也许就是此生不复相见。她怎么舍得!可最后,她还是含泪送长安君出质齐国。触龙说的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她的儿子出生便享有崇高的地位、无上的尊荣,就应该承担起身为王子的责任,为赵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爱,有时不是甜言蜜语、不是锦衣玉食、不是宠溺骄纵,还需要看似无情的磨炼、时时刻刻的培养、循循善诱的教导。经常会看到有一些父母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让孩子受一点罪,烧水做饭怕烫着,打扫卫生怕摔着,洗衣洗袜怕冻着,生生把孩子宠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孩子走进社会吃了亏,才幡然悔悟:是溺爱让孩子脆弱得不堪一击。
雏鹰刚会拍打翅膀就被母亲踢下巢穴,这并不是虐待,而是为了让雏鹰学会飞翔。只有锻造强有力的心理素质,面对困难时才会勇往直前,有一种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感恩母爱
□柯美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再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母亲都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母亲,似乎永远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一不小心触动,便满满都是痛。
所以,在《朗读者》大会上,当著名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时,她哭了,听的人也都哭了。
我也哭了。观看完节目后,便在记忆中搜寻关乎母亲的文字,还是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最为深刻。
胡适说,母亲是严师。每天天刚亮,母亲就把“我”喊醒,然后要“我”反省自己,改正错误;母亲重视“我”的学习教育,所以,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的门。母亲也是慈母。当“我”不小心患了翳病,多次医治无效,最后母亲竟用自己的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气量大,懂得宽容,在大家庭中,母亲事事都格外容忍。与大哥的女儿发生争执时,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每当大嫂、二嫂边打骂孩子,边用带有讽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时,母亲也只是装做没听见,而且从来不跟她们吵架。母亲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有时候也很有刚气,记得当五叔发牢骚诽谤母亲时,母亲便请来几位本家,要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肯罢休……
在胡适朴实无华的语言中,一个仁慈、有刚气的母亲形象和她饱含深情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也终于明白,那满满的痛,其实来源于我们挚爱的母亲。而这一切,也在告诉当下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和感恩母爱。
母爱千篇一律,母亲万里挑一
□陈志伟
有本书叫做《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是作者不良生在母亲病逝后的一年里,用文字回忆与母亲共同生活时的点滴小事。“99”为概数,代表缺一满百的缺憾永难弥补,实则记录的小事远超99件。
作者的父母在他五岁时离异,此后,坚强的母亲独自抚养他。母子二人在南方小城的生活虽然清苦,却不乏温暖欢乐的瞬间。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处处有母亲的影子,作者将其逐一记录,是为纪念。
年幼时他喜欢画画,母亲就在给他做完一件白衬衫时,让他在一张白色方形的布料上画一只大熊猫,等他画完,她就再把布料附在衬衣左胸前,放在缝纫机下缝制出图案。读高中时,母亲为了不影响他读书,暗自隐瞒自己的病情,偷偷地去医院化疗。他的母亲一生省吃俭用,舍不得买新衣服,舍不得吃鱼吃肉,想着用存下来的钱买一个大房子……
在泪光中读完本书,书中记载的每件事都很小,每一件都很伟大。作为一名母亲,她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了最了不起的事。这一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实则是我们中国众多家庭中母亲的真实写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母亲。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件件零碎的小事,缝缝补补在一起。而伟大的母爱正是在一件件小事中被勾勒出来,或朴素,或清淡,让我们感受到年复一年的平常生活自有它的力量。
每个人和自己的母亲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小事。母亲也许严厉,也许和蔼,也许性格不完美,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母爱千篇一律,母亲万里挑一。
那棵合欢树
□毛春东
提起史铁生,总会说他是一种生命的奇迹。他的身体被轮椅困在那一方逼仄的空间,却困不住他思想的边界。他就像是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文笔之想象力和思辨力令我们仰慕,他的文字和他的人生故事,成为让千万人心痛的温暖。
而关于母亲的形象,总会记得他在《合欢树》中的描述。在文中,他用平淡的语气记录了过去他与母亲的点滴,故事情节平淡而又温馨,有史铁生10岁时作文获奖却与母亲发生的小口角;有史铁生20岁那年双腿残废,母亲费尽心思寻找治病药方,并鼓励史铁生进行文学创作;30岁那年史铁生终获成就,然而彼时母亲早已离开人世。而合欢树作为史铁生母亲最喜欢的植物,她过去对合欢树精心侍弄的过程,就好像是后来对史铁生精心呵护照顾的过程。
史铁生写树,其实也是写人,合欢树在史铁生病重后一天天枯萎,也隐喻着母亲如树一般在操劳中倒下;而他在母亲的照料下渐渐由心如死灰到重获新生,并用自己的文字表现出母亲对他深切无私的爱。母亲的早逝是令人悲伤的,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往事,又是让人感到温馨的;母亲的爱与命运的苦难让史铁生明白了生存的意义,并鼓舞他在逆境中更坚强,因此这种悲伤也是享受。
这世上不只有一棵合欢树。母亲永远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她们似乎总是奔波操劳、默默背负着一切,并不计较着自己这棵树的枯萎,只希望自己哺育的那棵小树得以长成参天大树,这大概是全天下母亲的愿景吧。然而可惜的是,大部分小树都很难意识到这些。母亲节来临之际,重读史铁生的《合欢树》,提醒自己多回头看看身后的那棵合欢树。
一位母亲的规矩
□王 虓
这是小学课本里的一篇文字,再次读来,仍让我泪流满面。
过年吃荞麦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习俗,故事就从除夕夜的一家叫北海亭的面馆开始。母亲带了两个孩子到面馆吃面,三个人却只叫了一碗面。自此后,每年的除夕,妈妈总会带着孩子到店里来叫上一碗面。慢慢的,北海亭的老板知道了母亲只叫上一碗面的缘由——丈夫因车祸死亡,撞死了八个人,妻子为了偿还这笔巨额赔偿金,不得不节衣缩食。多年后,她们总算还清了债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一碗清汤荞麦面》所讲述的故事。
小时候读过这篇文章。感受一是荞麦面很好吃,二就是面馆的老板、老板娘真好。而如今再次品味,心里满满的是对文中这位母亲的敬佩。
在我们日常接处警过程中,经常碰到欠债逃跑、赖账不还的人,俗称“老赖”。他们被讨债上门时,气焰却比债主还凶。而另一种情形则是债在人亡,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还摊上如此债务,这个家早就散了,更不要说还要为去世的人还债。当同样的状况出现在文中这位母亲面前时,她没有逃避,而是毅然扛下了债务,最终通过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不仅还清了债,还将两个孩子培养成医生和银行白领。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过:“教你的孩子规矩勤劳,不要在穷苦中失措,败坏了品德而行为不检。”规矩,是规则、礼法,也是原则。一个不讲规矩的人是危险的,同样,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规矩,它就会失去秩序,陷入混乱。
欠债要还钱,除夕夜一定要吃荞麦面,工作要认真,做人要正直,这就是一位母亲的规矩,她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孩子们做人的规矩。
她是一位有风骨的母亲,也是一位有原则守规矩的母亲,我敬佩她。
母爱,来一斤!
□邱小平
关于母爱,从古至今留下的经典作品实在太多,然而,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前几年在网络上风靡的漫画《来一斤母爱》,那种对母爱的思念,如同粼粼细浪不停拨动着心弦,令人动容。
作者孙宇小时候很顽皮,不服管,经常让母亲担心。为了呵护他的成长,家人隐瞒了母亲癌症晚期的事,直到母亲去世。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孙宇动笔创作了54页的漫画集《来一斤母爱》。他的漫画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了当时最感人的话题。2013年5月,经过孙宇重新绘制、润色的《来一斤母爱》图书出版上市。他的故事也感动了作家陆安琪,她把孙宇的故事《来一斤母爱》用文字诠释后在《读者》杂志发表,引起更多人的感动。
母爱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最伟大的爱。从开始生命这趟旅途,母爱便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无论孩子对母亲是依赖、是叛逆、是疏离、还是最终回归,母亲对孩子的爱从未改变。
对公安现役的官兵来说,大多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服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只有自己才能深切体会。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播放了一部公益片叫《有一种味道,连着家》,说的是地处祖国最北端的北极边防派出所“洛古河夫妻警务室”民警贾晨翔的故事。片中有个情节,母亲隔着视频看了贾晨翔半天,最后笑笑说:“贾晨翔,再见!”8年春节没有看到儿子,那种眼神中夹杂着关怀和无奈的母爱,感动了很多人,这样的母爱,我们希望“多来几斤”。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一段经典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或许就是我们过母亲节的意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