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你知道百望山吗

2017-06-07 09:35:46 网络

我像一个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了百望山。可能正是之前毫无准备,所有的感觉才能变得那样惊喜、惊异乃至深刻。

5月里的某个傍晚时分,因为采访的原因,我来到首都绿色文化碑林,这里有一千余通与植树造林相关的碑刻,本着“名人书法”和“书法名人”的原则建造,但无论怎样的视角,都与树木相连、绿色有关,都与生态、环境的理念互相佐证。

5月的北京傍晚,还能影绰可见西边的晚霞。尽管碑刻被层层绿树包围,徜徉其间能够隐约感到树木带来的清凉,但不屈的晚霞依然能够穿越树木的遮挡,照射到那些安静的碑刻上,散漫起来些微的暖意。在光的斑驳中,“历史与当下”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将岁月的棱角迅疾抹平了。

碑林中间、也是正对大门进口处,是一座汉白玉的碑亭,正反两面都是毛主席的题词,正面是“绿化祖国”,背面是“实行大地园林化”。在碑亭的后面,就是碑林了,按照“左文右武”的格局,向后纵深排列。

在晚霞中看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的题字碑刻,脚步轻移,舒缓之间,发现已然上了山。

这是百望山给我最初的印象,不知不觉间,山路已在脚下。没有任何突兀之感。

这时候,晚霞消退了,但天还亮着。

也就在这时候,我才知道这座张友渔题名“百望山”、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早先是叫“望儿山”的,源自佘太君当年站在山上为儿杨六郎与辽兵大战助威之地的遥远传说。

因为历史的传说,我对这座海拔仅有二百多米、太行山脉延伸之峰,同时也是华北平原最东端的一个山峰,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我想上山,况且这里山路坡缓,有种徐徐渐进感觉,非常适合傍晚散步。而且游人稀少,拥有一种特别的安宁。

向上面慢慢地走,停歇下来的时候,在手机上查找关于百望山的介绍。原来早年这里荒山乱石,还有许多长满蒿草的坟茔。后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经过土地流转、拆迁改造,建成了这座占地133公顷的“太行前哨第一峰”,用公园的形式,在百姓休闲之中,推广宣传绿色理念、环保精神。能看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独具匠心之处。

百望山的山路极有特点,每一处路段,都凝结着环保的理念。比如这段山路铺着拆迁下来的侧立起来的旧砖,走上去充满古旧的意味,似乎走在时间的表针上,带有浓浓的乡愁情怀;比如拐过一段路,蓦然发现脚下的路,不是旧砖了,变成了碎木屑铺就的仿佛弹簧一样的路,那些碎木屑来自修剪树枝后的处理。不管是旧砖,还是废木屑,最大功能是可以渗水,这样能把北京可怜的降水保留下来,成为滋养百望山的“养颜护肤品”。不仅是山路修建环保,某段稍微陡峭一些的山路,一侧栏杆所用材料,用的也是修剪下来的废旧树枝,都是经过仔细打磨的,摸上去光滑柔润,还透着树的气息。

百望山不高不陡,但是紧凑、精致。每一个山路拐弯处,都会出现令你一惊的景观。

本是一棵长在陡坡边的枫树,却在树根处用巴掌大的碎石块,围成一个碗的形状,一下子变成了悬空的盆景,不由得你会驻足观看、拍照;还有路边的一些不同形状的大石块,原本是早年炸山后遗留下来的伤心之石,但是经过建设者的重新布置,不仅成了一景,还能成为游客在歇息之时,与山深入倾谈的地方。山曾经的委屈、伤心,都会在人的触摸中,得到些微的安抚,继而吐露衷肠。人,也在反思、忏悔曾经对山的粗暴,对大自然无节制的挥霍。

百望山所有景观设计,都是因地制宜,保持着与自然的紧密互动。

当我走到一处阔大的空地时,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了。但这种黑,不是漆黑,而是透着灰白色的黑,能够看见周围的一切,但又模糊不清,呈现了一种朦胧之美。这片阔大之地的尽端,是整面平整的山壁,想必也是早年开山所致,现在则“废旧利用”成了壁刻,因为光线黯淡,看不清壁刻的字迹。但据介绍,这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的,拥有佘太君望儿观战助威传说的百望山,后来始终延续着威武、雄壮之魂。在抗日战争期间,它更拥有过自己的骄傲。游击队曾经在山上用机枪打下来日军一架飞机,打死打伤许多日伪军,点燃了抗日烈火,为抵抗外来侵略者,奉献了百望山“山的壮举”。

百望山有太多的传说,每一个传说,都被设计者固定在了山上,成为历史的某个节点,并且自然地融入景观之中。

应该往回走了。

我没有贸然往前走。往前走,也是可以下山的,而且还能看到另一种不同的景致。

我第一次来,不熟悉山路,只能原道返回。

却没有重复之感。

这时候山下的灯亮了,山上没有灯,山下的灯光,就被“借”了过来,岂止是借,完全是山下的灯光自己飞溅上来的。那些调皮的光,想要看看夜晚山上的模样,想要看看夜晚中那些树的模样,还有那些景观的模样。于是,这些好奇的、自己飞上来的灯光,把山上的小路照得影影绰绰,每一个行走的人,恍惚之间都会以为,那一刻走在自己梦境或是别人梦境之中。

这样的登山感觉,很多年都没有了,如今却在百望山找到了。

这时,任何匆忙的人都会停下来,看山下璀璨的灯光。想要猜测,山下那些白天看上去异常普通的路,怎么忽然变成了人间仙境?

看出来了,横在眼前的,那是黑山扈路;像一条笔直的线,向远处延伸的,那是圆明园西路;紧邻山脚下,仿佛一团橙色光焰的地方,是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这些白天看上去静悄悄的地方,到了晚上,忽然变成了光的舞台、夜的皇冠。

山下的光,与山上的暗,相互映衬,成了夜行百望山最好的印记。

快到山下时,与游人聊天,原来他们就是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告诉我,你要是白天来,从正面登山的话,可以看到摩崖石刻教子台、揽枫亭、老龙头、红叶仙子像……要是秋天来,可以站在友谊亭上,看漫山红叶、苍松翠柏,可以看不远处的颐和园……在附近经常登临百望山的居民,描绘起百望山来,言辞间竟然带着诗的语言。

一座绿色的山,不仅能够影响人的生活,还能提升人的气质。这是山的魅力,也是绿色环保的魔力。

不知为什么,那天站在夜色的百望山上,我特别想问北京的朋友,你知道百望山吗?想问津冀的朋友,你知道百望山吗?想问更远地方的朋友,你知道百望山吗?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