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我爱流水,也爱高山

2017-06-13 08:49:38 网络

我爱流水,也爱高山

老家的小镇多水,我自幼就喜爱那清澈的流水,不仅因为它给年少的我带来了与小伙伴们嬉戏的欢乐,更因为我深深知道,它是生命之源,没有它的灌溉和滋养,就没有可口的饭菜食材。随着时间流逝,这种自幼就有的爱水“基因”没有消减,反而日益强烈。成年后,流水于我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还是德性象征,诚所谓“上善若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称赞水具有“柔德”。孔子也曾“遇水必观”,并以水之美德来比喻他理想中的君子品德。通过时常对流水的观察和思考,我愈发体会到两位至圣对水的品格的深刻阐释,并坚信做人应有水一样的“柔德”。

小镇是平原,难以见到巍峨的高山,幼年的我对高山没有像对流水那样的直观感受,但书本图画表现出的五岳之美,引起我极大的向往。不过,在那个物质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亲眼目睹五岳之美,对我来说只能是梦想,想想而已。在我上大学、参加工作后,幼年的这些梦想才得以逐一实现,爬山也成为我的爱好。一次次地攀上高山,不仅让我获得了“手可摘星辰”的结果美感,攀登过程更让我暂时放空被工作占据的大脑,获得不少有益的人生感悟,由此我也愈发爱好攀登高山。

流水和高山虽然是各有特质的自然现象,但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它们交错共存,无法分离,山无水不灵,水无山不秀。一言以蔽之,我爱流水,也爱高山。

水之善利万物与山之包容宽广,都在无私无偿地滋养生命。古往今来,人类一切文明的发源都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可以缺乏食物而生存,但须臾不可离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哺育万物,它流淌在山间水涯,养育众生,润泽自然,无所挑拣,不仅珠玉可嵌入其中,泥沙也有其位,描绘出生命的清明与开阔。水善利万物,正所谓“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小到润泽一棵禾苗,大到滋养一座城市,无论贵贱,水都一视同仁,从不居功自傲,也从不要求回报。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水的至德”之所在。

高山亦包容宽广,滋养了无数生灵,蕴藏了各类花草,容纳了飞禽走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当然,并不是任何生物均能存于高山,山愈高,生物的生命力就要愈顽强,低海拔的生物不可能在巍峨高山之上蓬勃生长——那是因为高山往往选择强者,选择生命力旺盛者,坚韧刚毅是它的特质,与其共生也应当有同样的特质。

水之婉转畅达与山之刚毅坚守,都是一以贯之地抱守初心。水是柔软的,既能深藏大地,又能环抱青山;既能静静流淌,又能奔腾咆哮;既能化为江河的粼粼水波,又可变为大海的朵朵浪花。薄雾是水,寒冰是水,飞雪亦是水,它变化万端,从不拘泥于一格。流水奔腾不息,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若它环抱群山,徜徉林间,溪流淙淙,与山峦沟壑、花草树木组合成美丽的画卷,却也不会忘记自己要一直向前奔走的初心。水看似有一种随器赋形的品格,遇到艰险和困难就会改变方向,缺少应有的定力和毅力。可实际上,我看到的流水却是永远奔流向前、不歇不止——虽然曲曲折折,但“百川东到海”,不因曲折而断流、不因蜿蜒而止步、不因坎坷而放弃,始终为了远方的目标迈出勇毅的脚步、高扬激流勇进的精神。观乎流水,可看到它具有抱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品格。

我仰望高山,顿悟坚毅的品格。“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高山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高大巍峨,执着挺拔,坦然面对八方风雨,巍然直面风霜雨雪,与四季同变化,与自然同冷暖,高山千年万年屹立不倒,永远巍峨耸立、不改其形,成为让人仰望的存在。走近巍峨的高山,更觉人生应当褪去浮华和喧嚣,学习它的外现沉静、内敛精华。高山总是展示了一种宽阔的胸襟,古人说,“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必有容,德乃大”,高山之所以如此“有容乃大”,伟岸正是高山品格的象征,因其正直、无欲,因其崇高、坚毅。如果人的品格也像高山一样,就能践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格,坚守住自己心底的一方天地——这和流水的奔腾入海有殊途同归之处,何尝不是一种可赞的人生境界。

水之从容俊朗与山之巍然挺拔,都是胸襟豁达地沉淀自我。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事张扬,只流向低处,汇集于最低点,深藏于大地。水不与万物争高下,反而滋润万物;水不刻意固守一点,而是顺其自然、时散时聚。这种特征彰显的是仁者精神,要求我们注重内心的从容,保持守拙、低调和谦虚。流水不拒细川河流,而是接纳了无数的小曲小溪,汇聚成一条条广阔的河流,气势磅礴地奔向大海,正因为水的包容性,孔子曾言君子不器,就是强调水随器赋形的包容品格。

《诗经》中用“高山仰止”来形容德高望重的人或崇高的品德和美好的名声。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的生命就像巍峨的高山,世世代代受后人敬仰,效仿先贤,就像范仲淹所说,“微斯人,吾谁与归?”山之神韵正在于刚健有为,错落的山峰正像大地的一道道脊梁,支撑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高山景行、永远奋进。当我们心中满怀无比崇高的信仰,内心又如山峦一般坚定,志存高远,始终把人民和民族放在首位,无悔于个人于时代中的努力和付出,就既能体会到山之水间的豁达与柔美,又能领悟高山的巍峨与进取,岂不快哉!

水之清莹透彻与山之雄浑稳重,都是澄澈明净地躬身自省。水哺育万物,世间一切生灵都和水息息相连。“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没有水的世界是难以澄净的,是流水涤荡了污垢,换来一片干净和整洁;是流水冲散了泥沙,淘洗出一片洁净的生命清流。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高山展示了另外一种美,它以深沉的安静呈现生命的深度。高山厚重刚毅、稳如磐石,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即便失一土一石,缺几树几木,高山仍为高山。水是清净、透明的,高山是刚强、稳重的,我们自当像水一样保持清净透明的内心和本质,也要像高山一样拥有足以抵御外力干扰的沉着意志,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际交往均成君子之交,世间才能多些清风而少些浊气,每个人也才能保持健康、稳固、高尚的修养品行。

水之奔流不息与山之巍峨高耸,都是脚踏实地地求新求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流水一如既往地奔涌向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歇。水总是向着大海奔去,穿山岩、凿石壁,从不退缩、从不停歇,滚滚向前,润泽万物。郭璞曾在《玄中记》里这样表达他对水的感悟:“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如果江河湖海停止流动,就会变成死水。朱熹曾在《四书集注》里这样解释“智者乐水”这句话:“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朱熹着重赞美了水的奔流不息——人之处世亦应似流水,永不止步,心怀远方。时光像流水一样永不停留,但只要我们坚定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积极向上,抱定应有的入世精神和家国情怀,我们人生这一叶扁舟就不会在时光的流水中迷失方向。这正如流水一般,虽然曲曲折折,但“百川东到海”,不因曲折而断流、不因蜿蜒而止步、不因坎坷而放弃,始终为了远方的目标迈出勇毅的脚步、高扬激流勇进的精神。

高山让我们体会到另外一种进取情怀、求新精神,能够使人树立一种高远的目标,让人们目光远大,心胸豁达,视野开阔。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一个人站得多高,心就有多高,人生的格局就能有多大。山之神韵正在于刚健、有为,在于给人永攀高峰的勇气。登临高山之绝顶,能时常激发起人生之远大目标和理想,开拓人的眼界。怕走崎岖路,莫想登高峰,山峦起伏,山路崎岖,登山的过程中从来不存在平坦的康庄大道,攀登者要登顶必须要翻过道道险峻山峰,越过层层深壕沟壑,甚至飞跃万丈深渊,才能登高山之绝顶。征服高山的喜悦也给人带来不竭动力,推动登山者永不止步,不断征服一座座山峰,去攀越更多更高的目标,激励人们精神昂扬、积极向上,抱有应有的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并以正直身躯抵挡八面来风,接纳天地万物。

水之灵动柔德与山之巍峨刚毅,都是美满人生的必有要素。流水柔美、纯正、涤污、纳流、顺势、无畏、执着、利生、润物,并因长流而充满生命的灵气,但它少一些刚毅,少一点峻峭。高山包容、宽广、刚毅、坚守、巍峨、厚重、内敛、挺拔、雄浑,并因笃定才孕育无限的生机,但它少一抹青绿,少一丝灵气。可以说,仅有流水,不见高山,就会少刚毅;仅有高山而无流水,则缺了柔美。只有水山交融、浑然一体,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叠伴交融,才能把美发挥到极致。水有水的长处,山有山的短处,这是刚与柔的组合,阳与阴的平衡,动与静的协调;这是高与低的搭配,曲与直的衔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无不都是水山融合的真实写照。以水之柔德见山之刚毅,以山之巍峨知水之灵动,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于无垠宇宙与浩渺时空之中,见水之流下、山之绵延,追寻山水的脚步,永不停歇。

自然景致之美离不开流水和高山的错落搭配,做人处世同样也离不开水一般的灵动柔德与山一样的巍峨刚毅,这两种德性之于追求完美的君子,就像阴阳之于太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刚柔并济,动静协调,曲直衔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视角理解山的底蕴,领悟水的气质,既要注重学习水的品性,也要学习山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既包容不争,又坚毅正直;既灵动多变,又坚守原则;既奔流不止,又沉静内敛;既低调守拙,又刚健有为;既有柔和之美,又充满阳刚之气。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乐水”之智与“乐山”之仁,以求获得完美的人格。

“洋洋兮若江河!峨峨兮若泰山!”流水和高山固然各有各的精气神,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只要持平和之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不仅山水相映成美景,阴阳调和生万物,而且,我们也能融合不同的精神与品格于一身,把亘古又永恒的山水之德性贯穿于生命之始终,在追求完美人格的君子道路上做到“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我爱流水,也爱高山。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