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山柰之味,我想着,从佐料包中取出一片,含在口舌间,一股久远的香,一缕深厚的苦,一丝跳跃的辣,瞬间遍布味蕾。山柰又名沙姜,山辣,无论如何都不脱离一股山野的辣。在冬季采挖,洗净,去除根须,切片,晒干,就成了药柜或佐料摊子上的山柰。
山柰形状似姜,温中化湿,行气止痛,可治胃肠炎,消化不良;尤为神奇的是可治牙痛。乡村的夜晚很静,星子在天,路旁的杨树柳树在风中摇了一下,重归静止。“哎哟哟,哎哟哟——哎哟哟——娘啊”,寂静中传来老黑叔直喊牙疼的叫声,惊起一只守夜的猫头鹰。九奶踮着脚将几片山柰碾成末,卷在纸上熥热,吹入鼻内,老黑叔一会便止住了疼痛。这方记在《仁存方》中,不知何时流落在我们村。
说来有些怪,我家邻居开渔具店,常备一些山柰,说是可做鱼饵。把山柰,大米,酒一起放进瓶中浸泡,半月可以启用,制作钓饵的时候把碾碎的山柰放入鱼饵揉合,投入水中,鱼便纷至沓来。
另山柰可治疗鱼骨鲠喉,这一钓一治中似乎隐喻着什么。
独活
独活一词可见骨气,生于风沙漫漫之地,山野贫瘠,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恰如山野之人,生就天生地养,饮甘洌之泉,食田园五谷,走阡陌小径。独活又名羌活,胡王使者,最让人联系到暮色已晚,夜风中走来一位出身民间的使者,家与国装在心中,霜与雪踩在脚下,就这样一路行走,为的是国泰民安。
独活春生,从岩石夹缝中探出头来,叶青如麻,六月花开遍野,有黄有紫,更有青白如云者,缠绕在山涧古树上。
今出蜀汉者佳。春生苗,叶如青麻。六月开花作丛,或黄或紫。结实时叶黄者,是夹石上所生;叶青者,是土脉中所生。独活取根,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摘,去掉根上的泥沙和乱须,堆置两三天,等到发软之后切片烘干。
我乡是偏僻之地,不知从何朝何代开始以药材为佐料,或辛苦,或甘凉,或馨香,或辛辣,布满味蕾。药须配伍,佐料亦是,素食与荤食,用料各不相同,所得滋味,皆有草木原香。
独活散寒止痛,故祛风湿诸病。独活汤,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可治风寒湿痹证;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为伍,可治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这是野草的启示,以清正骨气入四肢百骸,方可顶天立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