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北疆“小白杨”

2017-07-10 10:54:39 网络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这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30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尽管浩荡的春风已经吹开内地的万紫千红,可西伯利亚寒流还在北方边境线上肆虐。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他那身黄中显绿的色彩,亦如这北疆春天的山野。其黑里透红的脸庞,焕发着青春的光彩;结结实实的身板,折射着军人的刚毅。

18岁那年,他就是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带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来到这个哨所的。谁知,当时通往这个哨所的路是那么的艰难。

那也是一个春天,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18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离开营部,向边境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一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之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3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冲出一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

此时,连队在冬天里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10里外的布尔干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那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指导员带领大家庄严宣誓:“我是小白杨精神第48代传人!小白杨精神的内涵,是忠于祖国、扎根边疆,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蓬勃向上,牢记嘱托,建功边防。”王克怀当时也许还没能深刻理解这段誓词的含义,但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顿时汲取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10年一晃就过去了,王克怀伴着那棵小白杨的成长而在边疆深深扎下了根,并成了名闻边防的“神枪手”。

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那天,王克怀与6位战友匍匐在地上,进行100米射击考核。随着砰砰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50环!”

这也就是说,他的每一发子弹打的都是10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只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人打出过这么好的成绩,而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50环。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验靶,确认了这一成绩,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王克怀是不是运气好,偶然碰上这么好的成绩呢?看看他那胳膊肘上比别人厚的老茧就有答案了。为了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付出了许多心血,进行了多年的摸索。过去每次打靶,他都是48环或49环,就差那么一两环就满环了。原因在哪里?他在加班加点的训练中摸出了门道,就是关键时刻的气息和心理没调节好。于是,他对症下药反复练习,终获突破。1个月后,军分区考核组再次来到哨所组织射击考核,王克怀又一次打出50环的成绩。这下,没有谁不服了!

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在训练中体会到的射击经验耐心传授给班里的全体战士,要求大家:射击时胳膊肘要撑稳,枪托抵肩要实,自然贴腮,呼吸均匀,憋气不能太久。因此,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如果以为王克怀就会射击这点本事,那就错了。在军事训练项目上,他哪样都是出类拔萃的。就拿5公里越野来说,作为一个已经28岁的士官“老兵”,他像刚入伍时一样拼。每次跑步,他都在腿上绑上沙袋。天长日久,他的双膝严重积液,常针扎般疼。后来利用探家的机会,他在家乡医院抽掉了积液,病情才有所缓解。他说自己是班长,训练时要给战士们做榜样,决不能落后,强将手下才能无弱兵。

王克怀不仅仅是四班的班长,他还身兼数职。入伍不久,他被推荐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卫生员培训,是连队公认的“小军医”。在哨所与世隔绝的漫长冬季里,他就是战友们身体健康的“定心丸”。同时,他还兼任了连队10多匹马的兽医。

由于连队分管23公里长的边防线,有许多地方汽车通不过,只能靠骑马巡逻。而这些军马,要靠连队自己繁育和训练。王克怀又担任了军马驯服训练的任务。驯马,可不是件好玩的事。一次,他训练一匹两岁的枣红色公马,刚一骑上去,那匹野性十足的高头大马就一下子把他掀下马背,并狠狠踩了一下他的右大腿。一阵钻心的疼痛袭来,他忍着剧痛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幸好没有踩断骨头。这时候的训练不能停下来,否则这匹马又要等很久才能训。想到这里,王克怀又纵身上马,终于将其驯服。塔斯提边防连现在巡逻的军马,都是王克怀一一训练出来的。

鉴于王克怀的出色表现,这些年“优秀义务兵”“训练标兵”“优秀士官”“优秀党员”等一项项荣誉加身,而他最喜欢的还是“为国戍边”的银质奖章。2015年年底,组织上又给他荣记了三等功。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王克怀的婚事成了家人的“心病”。一次,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姐姐给他打电话,说她认识了附近美容院的一个姑娘,人品、长相都不错,而且来自甘肃会宁红军当年会师的地方,对军人很崇敬,愿意见见面。那年利用休假之际,小伙子前去赴约,在一家快餐店里来了一次“快餐式”的相亲。

在边防哨所,一年到头连个女孩子的影子都见不着,未婚士兵的假期每年也只有20天,不像地方青年,能够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慢慢了解对方。饭吃完了,小伙子直截了当地问姑娘:“你对我印象如何?”姑娘红着脸说:“不错啊!”两人约好保持通信联系。

远在甘肃的姑娘的父母亲对此事却有些犹豫:女儿本来就离家这么远,还要嫁给一个远在天边的军人,平时分居两地,连个照应也没有。这时,心细的小王给女方寄来了一双休闲鞋,姑娘穿上一试,不大不小,非常合适,感觉到这个边防军人粗中有细,很能体贴人,就决定到部队去看看,再决定关系的发展。

刚进10月,小白杨哨所矗立的山上已是一片枯黄,一片片雪花开始飞舞。姑娘就是这个时候千里迢迢来到王克怀身边的,那天整个哨所像过节一样欢乐。可这里已经没有什么风景,王克怀带着姑娘来到哨所旁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参观,给她讲这棵白杨及连队的荣誉史。姑娘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原来小白杨唱的就是这棵树啊!这里就是小白杨哨所?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婚事,就这么定了!

2015年5月,王克怀当爸爸了。爱的牵挂,让妻子周娣放弃了原先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60多公里远的县城,为的是靠心上人更近一点。然而,部队管理很严,只有到大的节假日,母子二人才能搭便车到哨所来团聚。因此,他们往往几个月才能见一次面。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一个淘气的孩子在地生人疏的地方独自生活并不容易。一天半夜,孩子又呕吐,又拉肚子,哭闹不止,只能在母亲的肩膀上趴着。周娣一夜未眠,天刚亮就搭出租车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回来她在手机里对着王克怀哭诉:“你说,我找了一个人结婚,虚无缥缈的,等于一个人。你照顾不了我,孩子你也照顾不到。我奔这么远来干啥呀?”

王克怀理解一个军人妻子的苦衷,他不是一个铁打的人,也有自己的柔情。一番“甜言蜜语”后,妻子又在电话里笑了。他说:“我媳妇特好哄,平时我给她买点小礼物,制造一点小惊喜,她就满足了。”

王克怀特别珍惜夫妻团聚的时光,他认为工作要干好,妻子也要“哄好”。1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而且对连队的哨音特别敏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个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边防军人王克怀在部队训练与生活的专题报道。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戍边奉献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过去在家里一句话不对就摔门而去的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国家也离不开那些兵娃们!”

王克怀在军营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的故事感动人,只是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尽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职责。他是千千万万边防军人的缩影!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10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只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蓬勃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和纯洁,亦如王克怀那样守边的军人。

在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而旁边,更多的一棵棵子母小白杨也正在成长。

《小白杨》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笔者的脑海里突然蹦出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的一句话:“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