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一个作家与一个小镇

2017-08-01 09:48:48 网络

你见过什么样的小镇?是丝绸商道滋生的翰墨书香,还是翰墨书香孕育的丝绸商道?是桨声与灯影滋养的洞天福地,还是物质与精神演奏的文明乐章?当我怀着惊奇、惊叹、惊讶走进它的世界,漫步在这袅袅书香氲氤的忱水人家,行走在这东西方气息浸淫的豪宅庄园,我看见了专属于它的奇观……

在中国25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中,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要数太湖流域的江南六大名镇了, 而在这江南六大名镇中, 芳名远播的恐怕又要数湖州南浔了。

在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而驰名中外的江南六大名镇中,南浔也许没有碧玉周庄的名气;拆字同里的诗情;风情甪直的画意;梦里西塘的仙景;水阁乌镇的内涵;但南浔却以“四象八牛金黄狗,富甲南浔书香洲”称奇。清同治初就被冠以“江淅之雄镇”而芳名远播。

芳名远播的“江淅之雄镇”南浔,是建立在“丝绸商道”之上的财富厚积与文化沉淀的合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南浔这座小镇的故事,是财富与文化如水乳般相融在一起的,更是与一位作家如水乳般相融在一起的。

这位与南浔如水乳般相融在一起的作家叫徐迟。

知道徐迟,是因为读了他发表在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学》头条的那篇文采飞扬,令人振奋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这篇新时期文学的发韧之作,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报春花” 而洛阳纸贵。正是徐迟这篇诗意姿肆,笔力雄健的报告文学,对我这样的业余作者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了我的文学基因,成为了“时代的纪录者”;

知道南浔,是我这次参加了在南浔举办的“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仪式暨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并游览了他笔下的故乡江南小镇,才知道南浔就是徐迟的故乡,并对它留下了惊奇的印象。

淅江自古多才俊, 不说明清的“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鸿儒显贵;也不说张氏一门三代四奇人----“民国奇人”张静江、“收藏奇人”张石铭、“博学奇才”张乃燕、“鉴赏奇才”张珩; 只说文坛上的“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巨匠, 光淅江就有绍兴的鲁迅, 乌镇的茅盾两位。而两个最重要的全国性文学奖项, 一个“茅盾文学奖”,一个“鲁迅文学奖”, 均是以淅江这两位文学大家冠名的。而“徐迟报告文学奖” 则是中国文坛上第三个以淅江作家命名的又一重要的全国性文学奖项。

作为第一个在国统区公开发表诗作颂扬毛泽东的人,徐迟一生最大的殊荣是中国诗人中唯一得到过毛泽东题词“诗言志”的诗人;

作为第一个在文革结束后写报告文学讴歌科技界知识分子的人,他一生又一最大的殊荣是唯一个被冠以“中国报告文学之父”的作家。

文坛巨擘往往都是如此:虽然他的生命和创作生涯结束了,但他的作品,他的影响、他的精神,还有他的故乡与故事,却被人们从历史中重新打捞出来,重现光芒。

我们看到,在徐迟去世这二十多年间,他被作为一面旗帜在报告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作品不断地再版重印,他的故乡被授以“中国报告文学之乡” 的称号便是明证。

家乡人民为纪念他,自第六届开始,“徐迟报告文学奖”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中共南浔区委、南浔区人民政府长期联合举办。南浔成为第一个全国性文学奖的永久固定颁奖地,每两年举办一届,并在他的旧居建起了徐迟纪念馆、中国报告文学馆。

一个作家与一个小镇能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文化名片, 这在中国文坛上绝无仅有, 即是茅盾的家乡鸟镇和鲁迅的故乡绍兴也未能比肩。这不仅是徐迟的殊荣,更是南浔的殊荣。

在周庄,我欣赏过陈逸飞画的方圆双桥;在乌镇,我观赏过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在南浔,我又品赏了徐迟描绘的江南小镇。

徐迟连用66个“水晶晶” 来抒写的故乡南浔, “是江南文化重地,出过大诗人、大文豪、大艺术家、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和音韵大师、大科学家。且不说别处了,光一个湖州府就出了曹不兴、沈约、赵子昂、陆心源、刘翰怡、庞元济、沈尹默、陆志韦、茅盾以及钱三强,更不必提起曾来担任刺史、太守等官职的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东坡等等有名文人了”。

难怪,南浔一直与历代飘然文客有化不开的情结,与古今学士有解不开的心缘,不惜为它倾情言志。

凝视“古韵今风,天下南浔”,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水墨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连绵不断的文化亮点。让这次全国各地来参会的200多名作家无不赞叹的,不仅是这幅水墨画, 而是为这幅水墨画不断增色添彩的南浔人。

作为宣传南浔,推进南浔的一次文学壮举,从淅江省到湖州市、从南浔区至普通市民,都对这次文学盛会的召开显示出了高度的重视和热情。当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一下飞机,就有主办方专门派员接机,并冒雨将从各地前来的作家们分批送往南浔;报到登记后,安排在环境优美的花园名都大酒店下榻, 离会后, 又分批用专车礼送各地作家离会,真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作家们有家的温暖;

记得在刚来南浔的那天晚上,我们几位重庆作家和这次获奖的两位部队美女作家,同去观赏古镇夜景后回酒店途中, 一位健谈的人力车夫拉着我们一路闲聊时, 我问他知不知道徐迟?“知道, 怎么不知道。徐迟是有名的报告文学作家, 是我们南浔人”。这位年轻人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起了徐迟的生平轶事,还自豪地说, 他的《歌德巴赫猜想》写的是一个叫陈景润的科学家,他还把我们南浔的老酒店也写进了回忆录《江南小镇》。闲聊之间,他知道了我们是来南浔开会的作家后,又洋洋自得地说,你们作家知不知道 “灿烂的生,尊严的死,躯干如斗笔,清纯一首诗。”这是纪念哪个的吗?这是刻在徐迟纪念馆门口纪念他的挽词!

从这位南浔人骄傲的口气中, 可见作家徐迟至今还受家乡人尊重的地位。不但让我们惊叹一位作家和他的故乡如水乳般的关系, 更让我们惊讶南浔古镇如此旺盛的文化气场。

以一县级区之力举办这次全国文学盛会实为鲜见,而将一个县级区作为全国性文学奖永久颁奖地则更是奇葩。

这次有幸在徐迟故里参观学习, 享受主承办方的热情接待,周到安排,尤其是南浔市民对作家和文学的热爱,让与会作家从中体会党和人民对作家的尊重, 激发髙擎民族旗帜,抒写精彩故亊,为时代作纪录,为人民抒豪情的创作热情。

南浔区殚精竭虑,精心组织的这次高规格、大规模、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全国报告文学盛会的壮举,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吿文学学会会长、著名报吿文学作家何建明在颁奖仪式上所说,彰显了南浔的大气和胆识,展示出南浔的魅力和风彩。以徐迟为代表的当代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始终把大义、把人民、把时代和责任放在自己的肩头。报告文学作家在徐迟精神的影响下,成为了文学大军中最杰出和闪耀着现实主义理想与追求的人。

在参加有省市区领导出席的髙规格欢迎晚宴和盛大的笫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颁奖仪式,聆听名家文学讲座之后, 主承办方还专门安排我们参观南浔古镇。让作家们近矩离触摸古韵今风的南浔奇点。

破晓的晨曦,惊醒了南浔水乡的安宁,在太湖运河边,在小桥流水间,文化的光芒,总是那么灵动温润,书香的温馨,总是那么润物无声。

当我们的脚步在导游精准的吴侬软语引导下,穿行在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魅力名镇南浔”的宽街窄巷;漫步于“文化之邦”的“江南名园”;流连于“诗书之乡”的湖笔一条街;倘佯于水市之上的三古石桥,那似锦带绕在“民国第一镇”腰际的苕霅溪水,荡漾出一河两街的灵动倒影;沿河排列的深宅洋楼,演译出中西合壁的厚重文化。

文运与财运相牵,财脉与文脉相连。

翻读南浔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物质与精神、财富与文化崛起的交织辉映中铿锵前行。

从有巢氏构木筑屋,以避群害到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从伏羲氏结网捕魚,狩猎养畜到神农氏遍尝百草,耕种五谷;从仓颉氏创造文字,象形指事到书香四溢的嘉业堂藏书楼;从夺得首届世愽会金奖的辑里丝绸到“笔中之冠” 的善莲湖笔、华夏文明的每一次奇点,总能名噪四方。

厚重文化孕育了南浔的大批商人,也夽萃了一批文人。有“文化之邦”美誉的南浔,以一镇之地,荟萃五园,在湖、杭、苏、扬四州的园林之胜中,也是罕见。

跨过小石桥, 来到位于鹧鸪溪畔,因逊帝溥仪所赐“钦若嘉业” 九龙金匾而得名的嘉业堂藏书楼,以藏书甚丰和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而名扬中外。这是“四象” 巨富之一的儒商刘镛之孙刘承干带着山海般的财富,以巨资建楼收藏四方之书,它和宁波天一阁、杭州文阑阁、瑞安玉海楼并称为“江南四大藏书楼” 。最盛时藏书60万卷,约16万册,不少是海内外秘籍和宋元清史书的珍本善本,此外还有碑贴数千种。嘉业堂藏书以宋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最为珍贵,号称镇厍之宝。被誉为中国近代民间藏书之绝响。

与嘉业堂藏书楼毗邻的刘家文人园林“小莲庄” 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墨宝。作为江南私家名园,在荷香绿意的秀美风光中, 碑廊的砖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称南浔“四绝。碑廊中所嵌碑刻为《紫藤花馆藏帖》《梅花仙馆藏真》,另刻石四十五方,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品级之高,考究之精,规整之严,在别具匠心中凸显大气,在浑然天成中透出灵气。

追寻一个作家和一个小镇之间的缘分,南浔有着最传奇的身世,在堆金积玉之中也不失书卷之气,名扬中外的湖丝文化与书香文化里蕴藏着南浔更新迭代的故事。

“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这首民谣足以说明南浔“四象”巨商刘庸、张贤颂、庞云鏳、顾福昌不但财富雄据江南,文化也雄据江南。

南浔收藏成风。除刘承于酷爱藏书之外,“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不仅是儒商巨富,更建有华宅“懿德堂”三代藏书流传至今。张石铭本身就是版本目录专家,藏书甚丰,长子张乃熊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书画鉴赏家,七子张乃骥家学渊源,精于鉴别,孙张衍,年20岁时即被聘为故宫博物馆鉴定委员会委员,收藏古画甚多。

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靜江旧居“尊德堂” 把江南建筑传统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潮融合,西式舞厅与中堂的名家书画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交融。

挂在尊德堂中堂里的条幅是孙中山题写,改自唐.贯休的诗句:“满容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中堂抱柱上的对联是担任过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著名书法家翁同酥所书的“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还有堂主人张静江书赠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从这三副对联中不难看出,“四象” 巨富之一的张静江毁家纾难,赞助革命,被孙中称为“革命圣人” 的时代印记。令我等不禁肃然。

被誉为“笔中之冠” 的善琏湖笔亦称湖颖,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

走进湖笔一条街, 你就走进了湖笔的天地。四德笔坊、金山笔坊、艺雅斋笔庄等百年老笔店栉次鳞比。笔纸墨砚玲琅滿目, 现场还可参观湖笔的制作工艺。据介绍,制作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 四德。诗圣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争传王一品,书来墨迹助堂堂,萼滩碧浪流新韵,空谷幽兰送远香。”大文豪郭沫若以“空谷幽兰”比喻湖笔,高度赞扬湖笔的精美,可见其湖笔之珍。

南浔这些文化明珠,镶嵌在太湖之滨,深藏文化底蕴,在文化传承中焕发出诱人的芬芳,向世人展示了这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的独特魅力。

如今, “四象九牛七十二金狗”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早已成为南浔的“昨日黄花”,而南浔厚重的文脉却以它的不绝书香承袭下来, 面对这些文化奇点,作家们明白了为什么南浔要全力举办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文学盛会的原因---因为文化,只有文化,才是永久传承的无价之宝。一个有深厚历史文脉的古镇,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甲右江浙”雄镇之魂。

沐浴着初夏和煦的阳光,往日起伏的运河仿佛被熨平,水乡南浔沉浸一片安静之中。

穿越在这座小镇的河街园林之间,我们可以听到苕霅溪平缓的呼吸。面向太湖,更能感受到书香的来向。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一个作家与一个小镇的文化奇点,正成为南浔通往大千世界的桥梁。

2017年初夏于南浔名都大酒店腹稿, 季夏定稿于潼城苦乐斋。

(张渝扬,大专文化,潼南区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潼南区文化委退休干部。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协第一、二、三届全委会委员,潼南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电影报》《文艺报》副刊、《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文化月刊》《红岩》《西部散文家》《重庆日报》《重庆晚报》副刊等全国、省级报刊发表。其作品被编入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等编辑出版的《涛头壮歌》、《中流砥柱》、《绿我中华》、《月光下的迁徒》、《大国崛起》、《2013中国报纸副刊优秀作品集萃》等文学丛书,并多次获奖。

己公开出版报告文学集《谁持彩练当空舞》散文诗歌集《见证新三峡》文艺评论集《银河之光》长篇纪实文学《杨氏家国梦》等四部约120万字文集。《杨氏家国梦》被评为“2016年度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 重点扶持作品,部分章节被编入广州花城出版社的“花城年选系列”《2016中国报告文学年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