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墟里炊烟直

2017-08-30 09:40:13 网络

墟里炊烟直

图片来自网络

远方的炊烟呼唤游子,

风会带来故乡的味道,

带来故乡的气息。

炊烟是村庄的标志,是村庄的灵魂。因为炊烟,村庄显得优雅、曼妙、纯美。一种情愫,一段记忆,一抹乡愁,让七零八落散落他乡的游子思念那共同的村落,追忆如歌岁月,从故乡出来的我们最忆依依墟里炊烟。

总是魂牵梦萦故乡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早晨第一缕阳光小心翼翼从门缝里钻进里间,直直的光线下万物明丽而鲜活,映衬着尘埃、人声、鸡鸣,外人定会说此时整个村庄从睡梦中苏醒,其实村庄早就醒了,醒在村里第一户人家徐徐升腾的炊烟中。劈柴、担水、捡菜,炊烟下人家忙碌的身影显现,一个家开始一天的运转,有了生气,有了温馨,有了和睦。东头的,坳里的,圩上的,村西的,一条条炊烟不知觉间冒出,刚才还是独奏曲,这会儿已不知是几重奏了。淘气的风娃娃也来凑热闹,这里嘴角翕动轻轻吹一口,那里鼓足腮帮使命吹,炊烟扭动身姿,如舞者婀娜多姿,似音符灵巧美妙,像蜿蜒的长龙。慢慢地相互靠近,相互交融,闻到爆炒春笋的香气,也有葱香的四溢,夹杂着清香的野菜味,这味道氤氲整个村子,久久不散。炊烟下,村里孩子等待早餐的空隙,捧着书本静坐灶前。可能借助锅灶下的火光,边声声慢慢,边信手添柴加火;也许是取暖,搓搓手,时不时乜斜锅中的美味,继续唐诗宋词。乡间的小路上已传来老牛的哞哞,山羊的咩咩,小狗的吠叫;小河里鸡鸭鹅扑翅欢腾了,来个一决高下;树枝上一派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炊烟散去,村庄的精彩刚刚拉开大幕。

一缕炊烟代表着一片生机,更是一种生命的信号。新闻里看到城里独居老人猝死家中,几个月后才发现,不禁喟叹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缺乏关注。记忆中家乡从未发生这样的事。记得村里七十多岁的李奶奶,青衣银发,收拾得一丝不乱,爱在院中晒太阳。邻里很关心她,有人将烧好的饭菜送到她家,被断然拒绝,表示自己还是能下得了厨房,升起炊烟。每到生火做饭时,母亲总是打发我到看看李奶奶家炊烟有没有升起。一次我看李奶奶家炊烟一直没动静,告之父母,赶去一看,李奶奶拿柴火摔倒在地,幸亏发现及时。炊烟下代表着一户人家的生命的律动,或嬉笑怒骂,或闲情雅致,或走家串户。

记忆中的炊烟之后伴随着母亲的叫唤,提醒顽皮的孩童该是回家了。坐车从一个个村庄经过,偶尔看到那缕缕炊烟,在炊烟中看到儿时的自己。村里树木葳蕤,无数鸟儿在林中清脆和鸣,野花野草竞相开放,我和小伙伴上天入地。我们没有手表,可到了饭点我们会准时回家,因为远处的炊烟在呼唤我们,炊烟升起就预示着要吃饭了。有些伙伴疯玩,跑到山里,有时忘了返家的路程,他们不急不哭,只要看着炊烟,往那个方向走定能找到回家路。长大离开故乡,总想着家,远方那炊烟呼唤游子,风会带来故乡的味道,带来故乡的气息。

日升日落,炊烟总是在恰当的时段升起,信守村庄的规律。农村的日子也不是一层不变,总也会有风风火火、喧喧嚣嚣的日子,此时的炊烟更粗犷长久。在丰收的日子,一些人家劳力不够,村里人会主动帮忙。主家可了劲的在锅灶中做主文章,花样百出,顿顿不重复,厨房里香飘四溢热气腾腾。好客的主人会早早备好各色菜品,请来七大姑八大姨帮忙,绝不在这方面小家子气。赶上大忙时,一家人的锅灶不够用,各家分工,大姨家专门炖肉,大姑家专门烧饭,大婶家专门炒菜。各家马不停蹄,切菜剁肉,披巾挥汗,颠锅动铲,起锅装盘,热火朝天。家家锅灶烟火熊熊,烟囱上的炊烟也是虎虎有生气,不间断地直向天高冲,似乎要将这香气带到远方,告之所有人今年是个丰收年!在田地上忙碌的壮汉们,擦擦汗,抽一根烟,看到远处炊烟四起,舌干口燥的嘴里顿生涎水,憧憬美味佳肴,期待饕餮大餐。菜品烧好后,逐一放入竹篮中,用扁担挑到田间地头。地垄就是餐桌,十几个壮汉一字排开,大快朵颐。在几天的忙碌中,炊烟也忙碌着,今天谁家的炊烟最欢,就知道善良的村人为这家帮忙了,远远望去仿佛能看见祥云在烟囱上飘过,给这家人带来幸福。

乡愁在眼中,在记忆中,乡愁是那山、那水、那人,还有门前的苦楝树,树下的小黄狗,更是星转斗移中的依依炊烟,还有母亲的声声唤儿归家。

━━━━━

本文刊发于2017年第3期《浙江散文》杂志。

作者供职于青田县海口镇小学。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