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让笔变成一杆枪

2017-09-12 09:58:25 网络

我站在这片甲板上。

向南、向南、向南……

我终于站在这片用特殊材料锻造成的甲板上。

墨绿、浅蓝、深蓝……

在为“长征”副刊写散文《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时,我这样开头。为了这个开头,我把自己好一番折磨。作为一名军人,作为军报的一位作者,从1981年开始,30多年来,每次为“长征”写稿,我总是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一个激灵,立即做好冲锋的姿态。

《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的问世,缘于一个电话。“长征”副刊编辑赵阳说,您是老海军了,给我们写篇辽宁舰吧。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航母,弹拨着国人的心弦,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中华民族对航母的期盼,实在是太久、太久了。

我放下手头其他活儿,开始为辽宁舰忙乎起来。潜艇、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记不清自己曾经多少次上舰。但是,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心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此刻,历史的长河似在眼前奔涌,每每想起中国海军百年追梦的旅程,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分!我感悟到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辽宁舰的入列,预示着人民海军强军兴军拉开了新的篇章。

短短3000字的《站在辽宁舰的甲板上》,让我又一次重温了历史。一部人民海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风雨兼程、改革创新的历史。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历史同时告诫我们,强军兴军浴火重生,任重道远。

为“长征”副刊写稿,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2016年4月27日,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陆基模拟训练时,因战机突发机械故障,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从飞机突发故障到坠地,短短4.4秒。在这生死一瞬间,为了挽救这架造价数亿的战机,张超没有跳伞逃生,而是毅然“推杆”,制止机头上扬。正是这个选择,使他痛失最佳的自救时机,倒在距离梦想咫尺之遥的路上——再飞7个架次,他将实现“上舰”的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舰载机飞行员。

在张超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他的宏伟抱负、远大理想,更看到他脚踏实地、不畏艰难,披荆斩棘去实现这一理想的自我牺牲精神。因为他深知,穿上军装,就注定与生死考验相伴;选择军人职业,就意味着直面牺牲奉献。

张超的牺牲,同时让我想起了海军舰载机这个英雄群体,戴明盟、曹先建、袁伟……正是他们献身于使命,才有了海军舰载战斗机战斗力的快速提升。

报告文学《海天魂》,是写张超,更是书写这个英雄群体、讴歌英雄精神的。文章在“长征”发表后,获得了部队官兵的点赞。

一次,与“长征”副刊编辑傅强聊天,说起我30多年前在西沙部队体验生活时的一些往事。傅强一听来了兴趣,马上说,您给“长征”写一篇吧。我有些犹豫:30多年前发生的那些事,还值得写吗?他肯定地说:我相信您会在这些往事中寻找到亮点的。

我打开已经发黄的旧采访本,仿佛又回到遥远的南中国海:永兴岛上的“西沙收复纪念碑”,琛航岛上的“西沙之战烈士纪念碑”,在“南海戈壁”中建岛上过年,共和国最南面的5个孩子……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碎片,又在眼前一一浮现。记录历史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为了寻找亮点。何为亮点?我以为就是往事所折射的精神内涵。当我把几次赴西沙采访获得的素材揉和在一块时,我果然发现了一个亮点,不,准确说应该是一种精神——30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但西沙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凝结成的“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西沙精神,却还在代代相传。我写了篇《西沙往事》的散文,发表在“长征”副刊上,以记西沙往事,以歌西沙精神。

为“长征”写稿,拒绝灰灰蒙蒙。为“长征”写稿,排除小情小调。为“长征”写稿,必须对得起全军官兵。

“长征”副刊常常提醒我,你首先是名军人,然后才是作家;

“长征”副刊时时告诫我,军队养育了你,你手中的笔应该变成一杆枪!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