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在九龙山上眺望

2017-09-18 08:32:08 网络

盛夏时节去哪儿?有人喜欢海,有人向往山。

天津有海,也有山。在这个酷热的季节,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位于蓟州的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

几年前去过,那是梨花满地的春季。走进九龙山,梨花的清香荡漾山谷。后来起风了,站在山坡上惊讶地看飞雨般的梨花飘落,还有远处铺满梨花的白色山坡。那一刻莫名地伤感。但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讲,伤感也是一种幸福。人生需要多重感情。那会儿,喜欢诗歌的人,肯定要想起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喜欢小说的人,也会想起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岗起伏连绵。”

但是七月的九龙山,没有白色梨花感伤漫舞,只有沉静、淡然的绿色,还有略显潮湿的清新空气。

不是公休日的早上六点钟,九龙山森林公园寂静无人。

这静谧时刻,适合思想的飞扬跋扈。

继续向上走,依旧无人。听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山间溪水声,还有不知名的漂亮小鸟倏然飞过后留下的啁啾声。

向上走,只要向上走,就会拥有远眺的欲望,想看过去,更想看未来。

当下的目光,怎能眺望过去与未来?

想起了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经典小说《佩德罗·巴拉莫》。那个前往科马拉村庄寻找父亲过往经历的人,就是一个眺望的人,他在不断地眺望中,终于找到了解过去的绝妙办法,那就是“我替她(母亲)了却心愿,我是带着她见到过这儿的东西的那双眼睛来的”,于是,发生了惊奇的一幕,“她(母亲)给了我这双眼睛,她让我看到了那样的场景——一过洛斯科里莫脱斯港,眼前便呈现一派美景,碧绿的平原上,铺着一块块金黄色的成熟了的玉米地。从那儿就可以看见科马拉,到了夜里,月光下土地呈银白色。”

文学大师胡安·鲁尔福给了我眺望的“武器”。我也要借助一双眼睛去眺望。

到哪里去借助这双眼睛呢?我看山溪、看绿叶、看岩石、看鸟儿……

终于来到山顶。

虽然大汗淋漓,却能感到凉风习习。这是大自然给予登高望远之人的幸福礼物。

还没有找到眺望的“武器”,只能努力睁大眼睛,向远处寻找。

终于,我看见了一个阔大的庭院,上面挂着一个牌子,写着“蓟州区林业局”的字样。我看见了一队手拿镐、锨、扫把的林业工人,正在走向林地。我努力向他们招手,一个脸膛黧黑、身体瘦弱的老工人回过头,眯起眼睛看着我。我看见了老工人的脸,看见了汗水流淌下的眼睛。那双眼睛因为汗水的侵入而有些发红,他用粗黑的手掌抹着眼睛。我们对视着。

我相信自己借助了那位老工人的眼睛。

老工人让我看见了过去,看见了2015年的10月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复的“生态储备林项目”。在那规划营造林地四十多万亩的土地上,国家将会有数十亿的巨大投资。如今蓟州林业工人已经建造、改造了规划中的大多半林地,这项工程将到2023年完工。

老工人的眼睛,还让我看到了建造林地的目的:满足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大生态格局。生态、生态,那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林地,就是无声的绿色宣言,它用清风、浓荫、安静还有满目的绿色,真诚而又急迫地告诉我们,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当下经济建设飞奔中的我们是多么重要。

我借助老林业工人的眼睛,依旧努力睁大,继续向远处眺望。

我看见了“津蓟、塘承、京秦、蓟平”四条高速公路、“津蓟、京秦”两条铁路旁的绿色林带,那些错落有致、四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林带,让行驶在公路上、铁路上的人们,拥有了旅行之中的艺术享受。其实储备林的建设,已经跳出了狭窄的林业思路,与生态建设结合、与新城建设结合,还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

我拥有了更大的野心,想要眺望更远的地方。还想要看到未来。

老林业工人的眼睛,不断满足我的“贪婪”。我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全国最大的牡丹园。已经建设一年了,计划明年4月就要正式对外开放。我还看到去年牡丹盛开时节,牡丹园里被称作“牡丹王”的一朵花灿然开放,它竟然有九十六个花瓣……望不到边际的牡丹园,把整个蓟州大地尽情点染,变成了牡丹的世界。

我还看见牡丹的芳香正在向京冀漫延,正在向更广阔的地方……我努力闭上眼睛,要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终于下山了。

九龙山依然安静。还是没看见一个游人。

但安静之中,已经有了不同感受。上山前看到的山溪、树木、岩石似乎变成了林业工人的身影,他们默默地走遍群山。

没有他们,哪有山林的宁静、舒畅和安然。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