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和我的老朋友、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近日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新书 《风疾偏爱逆风行》,回顾了他后半生近40年的编辑出版生涯。因为书中写到的许多人和事,我大体都熟悉,还有几件大事,如翻译出版《尤利西斯》,那更是他同萧乾和我三人,共同亲历的合作成果。如今读书忆情,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所以读起来备感亲切,内心也萌发出不少感想。
李景端和我都是搞编辑工作的。以编辑同行的眼光来看他,成功与不足当然都有,但他身上有一个最可贵的特点,我认为就是激情永驻,不断攀登。一个人办一件事有激情不难,难在办每件事都激情高涨,永不畏难松懈。从李景端这本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是当编辑还是当社长,也不管是在岗位还是退休,他总是满怀激情,做好每一件他想做的事。越是别人没做过,他越想去做;别人嫌烦不愿做,他偏要不请自做。有人说他“爱管闲事”,没错,他确实有点“爱管”,但能管出效果,这就是做好事。这种“爱管”精神,其实正是他充满激情做人的一种表现。
这本书写了许多李景端迎着困难勇攀登的故事,仅列举出版界熟知的几个。
他前半生与翻译出版毫不沾边,42岁才进入出版界。自己不懂行,又无译界人脉,更缺乏外文资料来源,困难一大堆。但他办起《译林》外国文学期刊,更不顾权威打压,解放思想,率先引进西方当代文学,特别是反映西方当今现实的通俗文学,让读者看到了那时的西方社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当年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他做了,而且成功了。
我国参加国际版权公约之后,不少出版人或不谙版权贸易,或舍不得花钱向外买版权,大多还在观望之际,他却认识到,今后出版优势之争就在于版权之争。于是果断出手,以优惠版税率,抢先买到一批西方畅销书的版权,从而造就了译林翻译书的品牌,壮大了译林社的优势。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问世70年后尚无中译本,个中难处多多。又是李景端,敢啃硬骨头,居然把萧乾和我说动了心,以我们俩合计150岁的高龄,完成了这本“天书”的翻译任务,创造出《尤利西斯》中译本名利双收的奇迹。
即便退休了,他也没消停。他发现季羡林等十几位名家译作被剽窃,面对翻译维权十分艰难的环境,他不怕麻烦,主动充当代理人,还代垫诉讼费,出庭替这些名家打维权官司,并获得胜诉。不仅如此,他还在报刊发表几十篇文章,曝光抄袭剽窃行径,公开谴责文化“李鬼”。这种事,很多受害人都无意去做,偏偏与己无关的李景端,却要顶着歪风,出面伸张正义。
近几年翻译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网上盛行“快餐翻译”“碎片流水翻译”,还有人公开主张翻译可以“连译带改”。对此,赞同和反对的双方,都各有理论及事例支持。面对这场争议,李景端同样满怀激情参与讨论。
他通过发表文章或做讲座,积极发声表明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为适应市场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快餐翻译”之类的翻译产品,只要不抄袭侵权,法律不禁止,市场有需要,就应该承认它的正当存在,采取包容的态度。但是,翻译毕竟是一种需要智力投入的学术行为,理应遵守翻译的科学规律、翻译的美学要求以及翻译的职业道德。凡涉身翻译领域的人,在包容他人合法但非正规翻译的同时,仍须倡导坚守传统的翻译基本准则,力求保证翻译的质量。对于商业合同、计量标准、法律文书和文学翻译等,尤应严肃对待,精益求精,绝不可让传播效应和商业利益,来削弱对严谨翻译的质量要求。他的这些见解,当然可以讨论,但至少表明了,他对翻译事业一贯关注的激情。
这本书取名《风疾偏爱逆风行》,综观李景端的编辑生涯,他的可贵之处,也在勇于“逆风行”。“逆风行”需要眼光、勇气和毅力,“逆风行”有时还要担风险。而这些,李景端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不知倦、永不息的激情,而不断地顶风前行。
2017年8月15日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