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文学 >

那幢让人崇敬的小楼

2017-11-23 09:25:34 网络

那幢让人崇敬的小楼

二○一七年初冬时节,我抽出几天时间,随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新编秦腔历史剧《易俗社》剧组,参加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此时的沪上,应该说是最美的季节。北方已进入供暖季,人们早早裹上棉衣,而浦江两岸依然花红柳绿,俏丽的姑娘穿着短裙、风衣飘然而过,留下一串串欢声笑语。街边的柳枝随着风儿轻拂,柔美极了。

演出在豪华雅致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我们居住的酒店不远就是世纪广场。这个广场宽敞、大气,设计时尚,绿化美化水平之高,让从古城来的我们大开眼界,不由得感慨上海不愧是时尚之都。此次赴沪行程安排得特别紧,除两场高规格的演出外,还在上海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举办了“百年易俗展”、秦腔讲座和专家研讨会。在紧张的行程中,剧院专门组织演职人员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参观。

因参加另一个活动,那天我是一个人坐地铁去的一大会址,大家说好在会址门口会合。从黄陂南路站下车,离目的地便不远了。一路打听,上海市民一听说是去一大会址,没有不知道地方的,一位清扫马路的大叔不仅热情地指路,还把我送过马路,指好方向才离开。

顺着黄陂南路一直往前走,眼前不时飘过鲜艳的红旗。步行五百米向左一拐,就看到一幢外墙青红砖交错的建筑,半圆形的门楣上有红色雕花,肃穆庄重,这就是中共一大会址了。在建筑外墙正中,镶嵌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牌,其为汉白玉质地,上面书写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字样。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七十六号(原望志路一○六号),距离外滩也就半个小时车程。这幢建筑三四十米长,临街而建,坐北朝南,隔几米便有一个黑漆大门,门上镶有铜环。因为临街,高大的行道树绿荫婆娑,为小楼遮阴,树与楼的色彩和谐搭配,远看就是一幅静美的油画,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它伫立在大上海闹市的深巷中,已经九十六年了。站在小楼前,一种崇敬的心情由然而生。

今年十月三十一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前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等候参观的人们排成长龙。听口音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有军人、学生、公务员等等。许多团体、单位的党员干部手捧党旗在一大会址门前合影,一条小街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几乎沸腾了。

我与秦腔剧院的演职人员在会址门口会合了,大家在门前合影后,赶紧加入了参观队伍。趁着排队的工夫,我仔细观看这幢小楼,这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住宅建筑。上海的旧弄堂一般都是石库门建筑,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是最具上海特色的居民住宅。这种建筑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

在一大会址的周围,许多建筑都保留着典型石库门的建筑风格,还有一处“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这些都成为上海历史的见证。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领取参观券后,进入内场便有讲解员在迎接了。

一入门便可看到一幅巨型人物浮雕,刻画着一九二一年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党员和两位国际代表的形象,青年毛泽东居于正中位置,整幅浮雕造型生动,恢宏大气。

看过浮雕,从旁边一个通道拐过去,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就是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这里聚集了许多观众,这个只有十八平方米的房间,按照当年的会议场景复原布置,房间比想象的要狭小很多,椅子之间的距离很近,桌上放有茶杯。据介绍,客厅里的陈设,均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根据原样仿制,真实生动。

一九二一年七月,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十多位有志之士,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憧憬,从四面八方赶到位于法租界的这个幽静小院,轻轻叩响铜环。七月二十三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秘密汇聚在上海法租界的贝勒路树德里三号(即今兴业路七十六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青色砖墙、红色窗棂、精致条桌……毛泽东同志称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习近平称这里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我久久凝视着这张桌子,想象着当年中共一大召开的情景,对这个决定着整个中国和人民命运的地方心怀崇敬。除一大会议室外,一楼还有多间小房子,包括会客室、厨房等,布局紧凑。

“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是一大会址中的重要展览部分,分为“前赴后继、救亡图存”“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群英汇聚、开天辟地”等专题展区,陈列着大量实物和图片,配合着雕塑和沙盘展示,每处情景都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建党时期的每件文物前都聚集着许多观众,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似在倾听历史的回响。

中共一大会议的现场是什么情景?从一楼拾级而上,二楼栩栩如生的蜡像为人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一间大客厅的正中,围坐着参加会议的十五位代表(包括两位共产国际代表),他们坐姿各异,目光坚定,热烈地商讨着,桌上摆放着茶具和烟缸。根据当时会议进展的状况,多媒体投影不时打出一大代表的大幅头像,配合解说词,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二楼楼梯口的一面墙上刻着董必武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董老以这句出自《庄子·人间世》的名言来说明共产党人应该认识到自己事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毅力,有信心,善始善终地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一九二一年至二○一七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九十六年峥嵘岁月。在展厅一隅,一大会址纪念馆以多媒体声、光、电相结合的新颖形式,再现了党所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道路,引来如潮的参观者。当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现在画面中时,现场爆发出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人们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中国共产党像今天这样,再次把中国人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流连于此,发现一大会址所在地其实是一处深宅大院,其间有多条通道,布局巧妙。这幢建筑建于一九二○年秋,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岁月沧桑。此楼房建成后不久,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李汉俊及其兄李书城 (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一○六号、一○八号为寓所,将两幢房屋的内墙打通,成为一家,人称“李公馆”。

一九二二年,李氏兄弟迁居退租,该屋为其他居民租用。一九二四年改建,增建了厢房,楼下开设商店,房屋面目全非。新中国成立后,为迎接建党三十周年,一九五○年九月,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寻找中共一大会址。经多方勘查,李达、董必武、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等多位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现场踏勘,确认兴业路七十六号为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会址在一九五二年后成为纪念馆,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四年三月,邓小平同志为中共一大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一九九七年六月,这里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一六年九月,中共一大会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据工作人员介绍,其所在的这片建筑原有楼房共二排九幢,一上一下,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其中南面一排五幢房屋沿兴业路(原望志路),中共一大会址即在西首两幢;北面一排四幢在黄陂南路(原贝勒路)树德里弄内。全部占地面积六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九百平方米,如今均按当年外貌原状修复,形成一处独具意义的建筑群。

一大会址旁是充满活力和时尚气息的上海新天地,从新天地进去,可以看见这幢建筑的后楼,一面青砖墙面上写着:“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始。”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翻开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在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